慕课之路在何方,深度解读慕课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张凤 | 2016-10-21 15:44
【数据猿导读】 近期,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与HCR慧辰资讯联合发布了《2016中国慕课行业研究白皮书》,慕课的出现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和渠道接触优质教育资源,同时也推动整个教育体制内专业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综合白皮书内容,未来慕课自身发展及慕课推动教育行业发展上呈现以下趋势

来源:数据猿 作者:HCR慧辰资讯TMT互联网研究部-张凤
近期,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与HCR慧辰资讯联合发布了《2016中国慕课行业研究白皮书》,慕课的出现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和渠道接触优质教育资源,同时也推动整个教育体制内专业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综合白皮书内容,未来慕课自身发展及慕课推动教育行业发展上呈现以下趋势。
慕课自身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慕课平台、慕课课程内容以及慕课教学互动方式上的发展变化,具体如下:
1.慕课平台在丰富B端服务的同时,拓展C端服务。慕课平台作为连接B端内容提供方和C端用户的桥梁,目前的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为B端提供搭建平台、信息系统对接、课程制作、课程内容合作等进行盈利,面向C端用户普遍是提供免费开放课程。回归教育的本源,慕课未来在丰富B端服务方式的同时,也将在C端服务上探索新的服务和盈利模式。
慕课白皮书中HCR慧辰资讯的统计数字显示,近两年慕课用户规模保持近100%高速增长,核心慕课平台已积累一定量的用户规模,如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注册用户规模都已超过500万。慕课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为B端服务的目标是更好的拓展C端服务。对于B端高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慕课企业的价值在于推进它们的信息化建设以及优化课程资源。对于C端用户,慕课是一种教学形式,它的价值表现是优质的内容、规范的教学管理体系及学分和认证证书。现阶段,慕课最可能实现盈利的是被认证的价值,未来,既然慕课共享的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它的优质内容包括名校、名师或知名课程更有可能成为商业模式的机会点。表面上看,这似乎与教育普惠教育公平的理念不太一致,事实上,优秀课程内容的创作和优秀教师的培养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制作成本和品牌打造成本,这些课程的收费也是对优秀创作者的鼓励。由此可能派生出来的商业模式类似现在的视频网站模式,如果加上认证价值,可能产生的模式更多样,如针对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推出付费模式,如单门付费的名师课堂或系列付费的技能体系类课程等。因此,未来慕课的发展也一定不仅局限于B端服务,在满足C端用户需求和提供多样服务模式的发挥空间很大。
2.课程内容更加丰富,由学历教育课程向职业教育类课程延伸。从受教育的结果看,学以致用可以让知识发挥更大价值。基础教育和商业实操从根本上说不应保持一致。慕课将更高端的资源开放到职业教育,其价值在于让技能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满足以结果为导向的人群需求,同时也为企业遴选人才提供标准。例如学堂在线与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合作会计专业课程,提供签字认证的MOOC认证证书。未来,慕课和职业教育结合将派生出新的课程内容及形式,比如:企业和专业机构共同参与策划制作课程内容,给予机构+企业的双组织认证证书;慕课平台也可能直接与企业大学合作,开放企业大学课程,让用户学习更加直接的职业技能。现在已有慕课平台在做这方面尝试,如Udacity的纳米学位课程内容就由Google、Facebook、亚马逊等名企参与制作,在国内通过纳米学位的学生将被内推到滴滴、新浪、京东等名企。好大学在线与IBM大数据大学合作,向全社会开放其22门大数据技术领域前沿知识与专业技能课程。
3.慕课教学互动方式由单一平面视频教学向立体化、数字化教学发展。目前慕课的教学方式主要为平面视频教学(含直播和录播),相比线下教学,缺少面对面教学环境体验和学习氛围。新兴VR技术成熟后也将被引入到慕课教学,在增强教学环境体验的同时丰富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另外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慕课教学,一方面通过针对学生学习行为轨迹数据的分析,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路径,不同知识点的学习时长、不同时间点的学习效率、课程形式及内容的偏好、重难点掌握情况及互动反馈情况等。进而可以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时长。另外一方面各个学校间信息系统整合之后,形成数据仓库,通过大数据技术可辅助学校进行教学管理,包括课程内容的分类管理、课程来源的管理、精品课程应用管理等。除此之外,其他新技术也将被引用,如感知智能技术,在原有单一的键盘输入上增加语音交互、体感交互等方式。新技术的引入整体将优化学习体验。
慕课作为一种新兴的在线教育形式,其在课程学习方式和学分认证方式上的特点将完善现有教育体制,推动教育行业向前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慕课跨校、跨阶段的学习方式,将可能推进教育体制完善。高等教育选拔其实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一方面高等教育机构需要遴选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另一方面学生要选择合适自身成长目标的学校,而当前在学习层面,高考还是唯一筛选标准。部分学生有可能借助艺术、体育等特长(非相关专业)作为附加项增加自己被选中的机会。现在,已有高校尝试借助慕课平台作为高校入校标准评判的辅助手段,比如学堂在线推出的MOOCAP课程,高中阶段可先修大学课程,其分数既可作为学校录取参考指标,成为高校录取的补充参考标准,还可以成为未来高等学历学习的学分。
未来,慕课课程可能被更多高校采纳应用,跨校课程认证也将成为趋势。学生从慕课平台上不仅可以学习本校课程,还可以修读本校认可的其他学校课程考取学分,打破原有的校间学习限制。另外,伴随慕课课程向职业技能类课程延伸的趋势,终身学习在知识学习基础上,增加了企业和专业机构认证,提升职业能力的市场认可度。
2.慕课促进在线教育与线下教育相互融合,整体推动教育向下一阶段—智能教育发展。
图一:教育形式发展历程
从教育形式发展的历程看,教育必然经历本地教育到远程教育,最终实现智能教育的历程。慕课作为从教育体系内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表现形式,也将推动教育在线化发展和教育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优秀的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手段实现共享,同时信息化手段又可优化线下教育体验。1)学校管理信息化:包括行政管理信息化、教学管理信息化和课程资源的信息化管理。行政管理主要针对学校内部的人、财、物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对学校资源的全面掌握和合理调用;2)提高教学环节的质量及效率:将在线教育信息易收集、且能够快速处理及传递的优势应用到教学环节,其涉及到的作业布置、作业提交及批改、重难点问题汇总及讲解等多项琐碎重复的工作将变得简单。例如目前学堂在线已推出“雨课堂”工具辅助教师教学,通过“雨课堂”平台,教师在线完成课件制作与传递、作业布置及批改等工作,同时及时掌握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难点反馈。未来通过慕课教学,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教学建议快速收集及汇总,教师快速获得相应教学反馈并对教学做出调整,提高整体教学效率。3)学习方式线上线下融合:伴随慕课课程内容的进一步开放,学生既可以按规定参加课堂学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线上的手段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及内容,由此可能派生出新的课程形式,如目前已出现的SPOC课程形式,是一种结合线下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学生在线下校园课堂,通过在线MOOC视频,实施翻转课堂学习,并参与在线讨论,完成规定的作业和考试等,并获得课程完成证书。未来由此衍生出的课程形式将更加多样。
智能教育是人类教育的更高阶目标。从此教育不再是流水线标准化生产,而实现了依据个人资质展开个性化教育。智能教育将教学、考试和学习三个环节的实现智能化,即在教学实现智能化教学,考试环节实现智能批改和评判,学习环节实现个性化学习。但智能教育的实现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大数据,二是人工智能感知技术的成熟(技术发展与慕课本身无关)。在教育大数据积累上,包含课程内容、课程辅导相关内容,如题库、学习行为数据、学习工具,如词典、学习交互数据等,以慕课为代表的线上课程内容形式将成为未来实现智能教育的重要基础。
注:本文由 HCR慧辰资讯TMT互联网研究部 投稿数据猿发布。
欢迎更多大数据企业、爱好者投稿数据猿,来稿请直接投递至:tougao@datayuan.cn
来源:数据猿
我要评论
活动推荐more >
- 2018 上海国际大数据产业高2018-12-03
- 2018上海国际计算机网络及信2018-12-03
- 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将于2018-09-26
- 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62018-06-21
- 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2018-06-21
- “无界区块链技术峰会2018”201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