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告诉你,抑郁症到底有多大隐患

【数据猿导读】 近日明星“乔任梁”去世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致微博近乎瘫痪,网传乔任梁或死于重度抑郁症。人们在惋惜一个28岁的年轻生命时,也请不要忽视抑郁症带来的近乎毁灭性的灾难。一起跟随大数据看看抑郁症背后到底有多大的隐患

大数据告诉你,抑郁症到底有多大隐患

2015年,失事德翼飞机的副驾驶卢比茨引发全球关注。和乔任梁相似的是他也年仅28岁,曾患严重抑郁,被怀疑有自杀倾向,那一场可怕的空难后来被猜测可能正是他蓄意坠机酿成的。

2015年《北上广不相信眼泪》、《那样芬芳》的执行导演李晓因抑郁症在家自尽离世,终年42岁,追求极致完美的他患有抑郁症竟长达20年!

2014年4月28日到5月8日短短十天的时间,杭州《都市快报》副总编辑徐行、新华社安徽分社副社长、总编辑宋斌等4位媒体人因抑郁选择用自杀这种极端的手段来终结自己的生命。在承受着高强度工作压力的同时,心理压力也成为难以承受之重。

早前还有大家熟知的张国荣、陈琳、射雕英雄传中最经典的“黄蓉”翁美玲、奥斯卡影帝罗宾·威廉姆斯,除去这些陨落的名人不谈,前不久亲手结束了自己四个儿女生命后自杀的年轻妈妈、坠楼身亡的清华大学研究生洪乾坤也都是饱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生命的离去应该让我们警醒。在当今社会,除了个人因素外,外在的压力和周围人的误解往往都会导致或加重抑郁症患者的病情。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抑郁症自杀死亡人数至少100万人,而中国抑郁症患者人数已经高达9000万,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的36倍,作为全球第四大疾病,抑郁症如今让全球3.4亿人饱受痛苦,这一数字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开始出现患者低龄化的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屡有发生。抑郁症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杀手。

有专家曾指出,得抑郁症的人,其实有很多都是很认真负责的人,是各行各业的骨干精英,倒下的话不仅影响家庭,也对社会造成很大损失。诚然,这个社会如果给他们多一些包容和理解,或许可以避免很多悲剧。

与加强教育、完善医疗相比,治疗抑郁症更重要的是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社会竞争压力大,人际信任,彼此之间的包容和互相支持不如以前。而社会上对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又存在歧视和偏见,很多患者不敢让人知道自己患病,一直带着“伤痕”扛着重担前行,加剧病情。即使治愈,再回归社会生活也容易复发,究其根本,仍是缺少和谐的社会关系,缺少人与人直接纯粹的关爱!


来源:大数据观察

声明:数据猿尊重媒体行业规范,相关内容都会注明来源与作者;转载我们原创内容时,也请务必注明“来源:数据猿”与作者名称,否则将会受到数据猿追责。

刷新相关文章

旅游交通大数据——大众旅游时代的“富矿”
旅游交通大数据——大众旅游时代的“富矿”
#榜样的力量#疾控AI分析平台WDCIP——以科技力量贡献“大数据”智慧丨数据猿新冠战“疫”公益策划
#榜样的力量#疾控AI分析平台WDCIP——以科技力量贡献“大数...
张涵诚:大数据招商平台可推动地方供给侧改革
张涵诚:大数据招商平台可推动地方供给侧改革

我要评论

精品栏目

[2017/12/19]

大数据24小时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周周看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投融资

More>

[2017/12/18-22]

大咖周语录

More>

[2017/12/13-20]

大数据周聘汇

More>

[2017/12/12-19]

每周一本书

More>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