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技术,银行要警惕“大数据万能”童话
亿欧网 | 2016-08-01 12:05
【数据猿导读】 大数据仅仅是一种信息技术,而且是信息技术中历史信息相关性分析技术,但是,近两年,少数软硬件集成商从在商言商发展到在商言金,借类似‘全国牙防组’的‘国家物联网工作组’等NGO,向一些商业银行推销一些比水变油科技更有‘黑科技’精神的理念,过度神化了大数据
近两年,少数软硬件集成商从在商言商发展到在商言金,借类似‘全国牙防组’的‘国家物联网工作组’等NGO,向一些商业银行推销一些比水变油科技更有‘黑科技’精神的理念。常见的包括下面几个。
其一,“物联网仓储”: 变“动产”为“不动产”。具体理念是:经物联网技术改造后的智能仓库可以对抵质押物进行实时监管,通过智能化和标准化的操作,改善对抵质押物的管理与控制,从而规避监管方的道德和操作风险,提升预警时效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在应用了物联网监控技术的仓库,仓储监管处于自动化管理状态,不但简化了监管过程,而且最大限度地控制了人为风险。抵质押物的所有物理状态与物理变动,都实时地呈现在相关权利人眼前。银行以及监管方对抵质押物的控制不再是“看不清、摸不着、控不住”,而是如同把抵质押物“缩小”,放到了电脑里、手机中,随身携带,随时查看。这种监控技术的应用,使得抵质押权利与抵质押实物一一对应、实时匹配,使得动产具有了不动产的属性。“极大地缓解了传统动产融资业务中各方的信任危机,为重塑行业信用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些金融从业人士听上去‘不明觉厉’,甚至以为拿到了终极神器,要求自己各分支机构上手段,压任务。
可是,如同丹麦童话“皇帝新衣”里面,总会有个无邪的女孩讲出大白话:银行在用重金买的神器‘’物联网水晶石‘’里随时看到仓储机构、监管机构库里的苹果,又能怎样?确定是苹果么(品质)?确定是你的么(物权)?如被盗抢,哪个王子救美(赔偿机制和能力)?能拿它换钱么(变现效率或障碍)?
围观者忽然发现,除了便于看见,以上四层关键的‘内衣外套’都没有!
至于充满情怀的‘让动产具备不动产属性’,更是具有喜感,好像便于随时看见就是不动产的良好属性。
不动产抵押贷款对传统银行吸引力大的主要原因是不动产作为担保物的安全性,除了不易毁损,关键是不动产难以绕过银行私下出售或转移,因为不动产的产权变更必须经过法定官方机构登记才有效,不经过银行解除抵押,官方机构依法不会给不动产办理转让登记!但是,由于动产的天然属性,抵押的动产及即使在银行眼皮底下,也可以被“善意购买人”取得物权,只要他付款合理并交付完成。工商登记机构不仅没有特定动产抵押登记能力(它只负责做形式登记不加实质审核),也没有法律要求工商局或央行对质押动产作登记(不仅中国而且是国际法律主流规则)。设想一下,让政府对每一个苹果登记才能买卖,那会出现多大的行政权力寻租空间?幻想用了可以随时看见动产的“物联网”就去游说立法机构对每一个特定动产抵押质押都去登记,这不仅违背了中国来之不易的“去行政许可化”的大好局面,也从根本上违背了国际主要市场国家便捷商品流动的基本规则:以实际交付为动产物权转移的天然公式方式,而不是依赖政府登记。各种出现的动产抵质押登记公示平台都是幻想用登记公示解决物权抵质押权益保障,实际上对动产,网上公示没有这个功能。一句话,让“动产具备不动产的属性”不仅无助于金融机构,而且会对商品交易造成严重的阻碍。这已经不是童话了,这是作恶。
第二个升级版的童话是“物联网仓单”。 具体表述是: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动产的实时管理后,就可以统一非标仓单的格式和记载要素,从而形成全新的物联网仓单。这种全新的仓单在其他必备要素的基础上,还绑定了实物的三纬空间坐标及直观物理信息,并随实物的变动而变化,具备突出的唯一性和排他性特点,必将成为特定实物的唯一“身份证”。人们眼前出现一个VR般场景:某港口堆场出具一个5万吨的动力煤仓单,给到货主并质押给银行。由于港口和银行都使用了神奇的“物联网仓单”,结果随着一场雨,仓库没有做好防护,流失煤炭2000吨,“物联网仓单”也随之变更为4.8万吨;又随着一场风,仓库没有做好防护,流失煤炭3000吨,“物联网仓单”也随之变更为4.5万吨,好智慧的物流技术呀!但是,仓单的持有人质权人愿意自己的仓单财产随时变化缩水么?这根本上违背了仓单作为物权凭证的铁律:仓储方必须保障仓单持有人无条件按仓单签发数量和规格提到货物(最高法院称之为仓单的无因性),决不能由于仓储方管理原因或天灾人祸因素剥夺持单人的财产权利。一句话,仓单是按照实际存货数量和规格签发,但是绝不应随着库内货物的减少而减少,也不随货物的增加而增加(极少有增加)!保障按有效仓单正本兑付货物不容含糊。“物联网仓单”这种把严肃的物权当做面团“随货变化”的童话,简直就是对物权人的洗劫。仓单最大的价值在于便捷的可转让属性,它的基础在于可靠的兑付、稳定的信用,标准化的识别确认。凡事不利于这些属性的,都是有害无益的。
第三个更有梦幻感的故事就是“大数据万能咒”。 一些物流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甚至“新锐”征信公司,强调大数据可以准确为行为人(包括企业)画像,可以准确对其商业或消费习惯、趋势量化跟踪,因而完全不用担保抵押风控手段,凭大数据即可对客户直接授信、直接放款,客户的大数据显示它会极大概率的守信还款。这个理念,有意隐去大数据仅仅是一种信息技术,而且是信息技术中历史信息相关性分析技术,“过去常常是这样”就是它的主要表现。但是,以后还是不是这样?50万借款它过去一直能归还,但是500万借款呢,5000万呢?经济事务最重要的主规则是“不连续性”,只是某一发展阶段变化曲线才呈现连续性。诺基亚、柯达都倒在对这个规则的藐视上,押宝他们的银行都伤痕累累。信息毕竟是信息,它仅是风险识别的一个基础工具,更重要的风控工具还包括资产或权利保障工具、流动性工具、风险转移或对冲工具。仅仅拿信息作为风险控制手段,只能用于小额授信业务,不能指望它是万能的“水晶球”,你看见它就能叫它出来并且听你的指挥。即便给你一个太空望远镜(大数据满满),能让你看见月中七仙女的一举一动,但是她跟你什么关系(信息不代替物权)?七夕她一定跟你鹊桥相会么?是不是你抱着她的儿子(这就是质押),见到她的机会大很多?一句话,大中型贷款业务或高频大规模金融业务,还是需要多工具组合,必须做到看的准、拿得住、退得出。“黑科技的童话”突出的特点就是幻想拿一个技术就想对复杂的金融或资产业务“包治百病”“毕其功于一役”,拿出“半仙”的架势,失去对厚重的经济、法律生态的敬畏,失去对“积木式创新规律” 的尊重。
这里应广大金融机构朋友的疑问,笑谈物联网、大数据童话,希望金融、科技行业朋友有一个欣赏童话的眼界和心态,既拥抱技术进步对金融行业的巨大改变,又要牢固坚守分类风险管理才是金融本质的“铁律”,真正在组合现代风控工具上加强投入,不至于期望手持一个水晶球就穿越进入“童话”。
来源:亿欧网
我要评论
活动推荐more >
- 2018 上海国际大数据产业高2018-12-03
- 2018上海国际计算机网络及信2018-12-03
- 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将于2018-09-26
- 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62018-06-21
- 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2018-06-21
- “无界区块链技术峰会2018”201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