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脑特风暴】数据猿走进凤凰卫视,为你揭秘大数据在影视圈干的那些事儿

【数据猿导读】 7月22日,“影视遇到大数据——巅峰思享会”,数据猿携手30多位大数据公司、影视公司及媒体高层齐聚凤凰国际传媒中心,就影视大数据产业链各环节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度探讨。数据猿记者根据影视制作方 VS 大数据技术方双方阵营的不同观点分别做了针对性整理,并将逐一发布...

【头脑特风暴】数据猿走进凤凰卫视,为你揭秘大数据在影视圈干的那些事儿

来源:数据猿  记者:张叶

当年一部《纸牌屋》,美国人用大数据飙升了影视圈的收视指标。从拍什么、谁来拍、演什么、谁来演都由数千万观众的观看数据来决定。一夜间,大数据成了影视圈的宠儿,更让国内视频网站、影视制作平台蠢蠢欲动。有人想通过大数据,对题材、演员等指标进行数据评分,也有人想要利用人工智能解读剧本,获得收视成功。可大数据真的能帮助他们了解市场、了解电影、了解观众吗?大数据的力量真的能指导自制剧、网络剧的拍摄吗?机器能够读懂并筛选剧本,完成演员的甄别吗?未来影视工业化路子就真的走得通吗?

面对这些问题,不仅影视圈同行在思考出路,大数据技术领域的人们也在尝试让数据成为影视制作行业的敲门砖。

7月22日,“影视遇到大数据——巅峰思享会”,数据猿携手30多位大数据公司、影视公司及媒体高层齐聚凤凰国际传媒中心,就影视大数据产业链各环节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度探讨。

以下是现场嘉宾的精彩发言,数据猿根据影视制作方  VS  大数据技术方双方不同观点做了针对性整理,并将分别发布。

分享会(一):影视制作阵营

大数据已经成为影视制作的神助手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影视剧产业市场逐步完善,投资和制作规模不断加大,套路式情节和题材撞车的商业化特征日渐明显,传统模式与类型的电影电视剧早已不能满足观众的喜好,各大网络视频平台、电视媒体正试图用大数据化解眼前的尴尬....

李正 乐视视频综艺娱乐中心高级总监

李正:对平台方来讲,大数据最直接的好处体现在对内容价值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模型。比如,乐视在购买或投资内容的时候,要有历史数据作参考,再来评估影视项目能给我们带来多少流量,能给广告主带来什么回报。在前期投资阶段,方案出来后,广告主从数据上看,可能觉得那并不是他想要用的演员,那我们就跟制作方沟通,争取换掉Ta。我相信做节目也是这样。制作影视剧的人,还经常会咨询粉丝的热度是什么样,这些数据经过积累之后,都可以拿来参考。

直白来讲,数据是我们平台方对内容价值最重要的评估体系。就如去年最火的《太子妃升职记》,在创作之前,乐视也是基于自己的平台用户对其进行了研究与预判。但是,平台方如果一直坚守用户特点去制作内容、购买内容、投资内容,虽然这种行为是安全的,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讲,也相对局限。平台保持固有用户数的同时还要提升新用户群。如果缺少某方面的用户,就要用内容试错,做出产品吸引新用户。如果大数据能帮助我们做剧本的预判,可能内容试错的时候安全性就会提升很多。

吴晓  阿里数娱原创出品总监

吴晓:五年前我跟李正是腾讯的同事,现在加入阿里快三年了,一直做数字娱乐的内容。当时在腾讯视频的时候,我们就特别注重数据挖掘。数据能帮我们分析出到底应该推送什么样的内容,平台用户到底需要什么题材的剧。我们很早就熟知数据模型。

六年前,我们用数据对整个平台内容从用户画像到地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惊悚类的片子在夏天非常受关注,而且,北上广深的高年龄段消费层,受欢迎度非常稳定。

后来到了阿里,我们做会员体系,从免费内容转向收费内容。在开发IP的时候,我们需要把内容做成产品,除了在内容端建立数据模型,还要通过用户的消费能力做新的数据模型。我们发现,内容指数的分析对控制整个剧的制作成本有很大帮助。互联网除了内容分享之外,也节约了人跟人之间沟通的成本。在商业化招商的时候,我们必须有针对性的找商家,利用数据分析,就能精准推送,完成率非常高。

目前,我们有三部剧在谈制作,基础模型都非常清楚,本身可以不用数据分析,但还是坚持要用。因为片方每个人的报价都会反射出老板给的成本是多少,通过分析发现,我们只有选择《藏地密码》最合适。

为什么大家强调所谓的“爆款”?我们做了两三年数据分析,发现爆款是有基础模型、不是天上掉来的。如果你是行业内的人,应该知道所有东西都有基础模型。做影视作品的时候,可能有的题材目前并不火热,但经过数据分析发现,未来几年可能就会成为爆款。

邵远  阿里数娱原创出品部制片人

邵远:无论是从前期IP的筛选到后期内容的去向,还是从影视项目的开发到后期的复盘,我们一系列活动都是基于大数据分析

前期IP定义,我们有专门的数据模型,里面包含人群画像、数据分析,以及某个作者同类型作品的分析;针对爱情、喜剧、悬疑、惊悚四种题材类型,我们也做了具体开发。

从内容到制作,从演员到导演,所有的选择都基于数据分析。比如,这种类型的导演有哪些?他们的作品、微博粉丝量、百度指数、贴吧情况怎么样?这些都会被列入分析范围。

此外,我们内部也有自己的指数分析,根据产品、粉丝购买能力、衍生品的销售数据,建立一个打分模型,选出更适合、更贴切的制作人员。在成型的剧上线播出后,对招商我们也会有具体的衡量标准。

在这两三年的时间里,我们利用大数据筛选出了大概300个IP和原创内容,最终下单购买了约20部。

其中一部是由日漫改编而来的《孤独的美食家》,为什么做日漫呢?这是我们在对日漫数据做了大量分析之后才决定的。我们选了一个台湾导演,在台湾拍摄,根据数据模型决定在优酷播出,之后跟淘宝内部合作做整合营销,推广当天数据就显示,《孤独的美食家》跟进口食品的有机结合使页面转化率超过了《何以笙箫默》的三倍。

刘倍贝  爱奇艺自制剧中心资深制片人

刘倍贝我在爱奇艺自制剧开发中心任职已有两年多时间,一直在思考传统电视剧与网络自制剧相比,差别到底在哪里?两者带给观众的感觉如此不同,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在我的第一部网剧自制剧完成并上线之后,我知道了原因,那就是网络剧跟受众十分贴近。我们会第一时间知道大家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哪个演员能刺激用户观看,哪个演员一出来大家就快速跳过。这些在我看来,如果把传统电视剧比作一位智者在引领大家生活的话,那网剧对大家来说就是一位什么都可以分享的好朋友,高度虽然不一样,但网剧一定非常贴近受众。

换句话说,大数据造成了网剧拥有与传统电视剧截然不同的属性。因为大数据让我们更了解受众是哪些人,他们需要什么,喜欢什么。

在网剧制作过程中,我们会通过数据不停调整制作,根据观众的年龄层、购物习惯、星座、收入等数据,就能大概知道什么类型的内容跟产品可以服务到什么样的人群,在题材的选择上就会有所侧重。

无论是前期探讨题材、演员的创作阶段,还是中间招商、后期宣传阶段,我们都充分利用到了大数据。

举例来说,《废柴兄弟》已经做了四季,虽然它原本属于北方喜剧,但后来我们一点都不担心它的语言包袱会让南方观众不接受。

北方幽默和南方幽默天然不一样,在第一、二季上线的时候,我们的人群占比前三名也都是东三省。但,如果一个品牌想要达到全民IP的效果,树立泛娱乐的品牌性,这样的结果显然是不够理想的。所以做第三、四季的时候,我们跟导演、编剧一起尝试抛开语言类包袱,打破地域差异,做生活化、事件化的喜剧效果。后来,第三、四季的数据分析结果就显示,靠前的数据中有了上海、杭州和广州。

我们在做《鬼吹灯》的时候,男一号的选择很纠结,市面上“小鲜肉”参差不齐,除了在感性上判断谁跟角色比较贴近外,我们还搜集了几个备选演员,采用了数据分析的方法,最终选定了现在的男一号。

爱奇艺也有自己的数据分析平台,我们会根据演员、导演、剧本、话题等不同参数做流量评估。

当然,如果遇到数据分析出某一个演员不受观众欢迎,话题没有热度的时候,我们实际情况中也不一定真会换人。因为,创作的规则跟前提一定是艺人与角色要合适,艺人越不受欢迎,可能越能体现角色的状态。如果他演一个万人迷,但事实是他很不受人们喜欢,那我们就会慎重考虑了。数据结果是建立在感性判断的基础上。

除了这些,从数据上还能看出每个平台自身的价值属性。爱奇艺的女性观众比较多,做项目的时候就会选择更偏向女性的内容。像《太子妃升职记》这部剧,放在乐视属于大火的类型,但在爱奇艺就不一定能达到那种效果。我们也要根据自己平台的数据做出选择,评定哪些内容适合自己,哪些不适合!

侯健  爱奇艺市场部媒介经理

侯健:我们部门以营销和推广为主,从我个人来看,网剧跟电视剧是很不一样的。按照以往传统的方式,电视剧都是影视公司拍出来之后卖给卫视,然后卫视播什么大家看什么。但对网剧来讲,首先要有数据模型,在前期立项的时候,就要知道受众是谁,成本是多少,回报是多少。

在爱奇艺,立项的时候我们会建议什么时候才是合适的上档时间。像阿里的朋友刚说的,暑期档特别适合惊悚类内容,那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之后也会发现把青春类内容放在暑期档也特别合适,那我们同样也会给这样的建议。

到节目上线或预热的时候,我们还会用百度指数、微指数等工具,每个星期至少查看三次。比如,《十三亿分贝》这段时间指数掉下来了,我们会讨论原因是什么,需要改的点在哪里,数据对我们非常有帮助。

在VIP代言人的选择上,我们有一个基准人群分析。去年,爱奇艺同时请了黄渤、杨颖、杨洋三位代言人,但在网络推广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在推杨洋。因为在我们做话题、热搜的时候发现,杨洋的粉丝活跃度特别高,话题度也非常高,达到了VIP代言人覆盖的初衷。专为杨洋印制的头像卡瞬间脱销。

此外,我们在韩剧上的定位,也是基于自己平台和数据的分析做出的引进选择。

刘鹏  猫眼电影大数据中心高级经理

刘鹏:我先简单介绍下我们自己,猫眼电影最初是在线售票平台,后来,逐步往上游和消费场景拓展,现在也成立了自己的影业公司,每个月都会有自主发行的项目。

据我们观察,目前市场上,线上购票转化率接近80%,其中,猫眼目标定在35%到40%,基本稳定在第一梯队。那么,猫眼的核心数据有哪些呢?第一,我们知道全国用户的整体情况,拥有庞大的用户数据;第二,我们有实时的票房数据,知道哪个座位没卖,哪个座位卖出去了。

票房数据的收集整个行业都在,猫眼与他们相比,主要的优势有:第一,时间最早,从2014年12月猫眼专业版上线后,我们就能拿到实时的票房数据;第二,数据量最全,我们覆盖约6000家影院。

以前,我们每半小时发布一次票房数据,现在可以实时跟踪票房变化。近期,我们还上线了能预测明日大盘的产品“阿尔法猫”,内部做了很长时间的验证,准确率达到90%以上。

在用户行为上我们也做了大量分析,比如大家买电影票主要集中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从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发现,事实上,大家买票就是在开场前大概40分钟,而不是通常认为的提前一天,现在人们的消费行为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此外,根据用户历史购票数据,我们可以知道他的兴趣点在哪儿,这样就能推荐他喜欢的电影给他;另外,也会知道他对价格的敏感性,知道在多少钱的时候,他一定会选择看。

猫眼电影最有价值的核心就是用户数据,也想把自己的用户数据释放给全行业。

在猫眼专业版里,我们设置了“想看指数”栏,也有基本的总结。如果一部片子上映前“想看指数”突破不了2000,就很危险。最近的《摇滚藏獒》在宣发期做的就很不好,《快枪手》营销时也指数平平,快上线前两天才做到2000,这都非常危险。

现在,不管是我们内部,还是外面的公司,在看电影营销情况的时候,除了百度指数和微指数,猫眼指数也是他们重点查看的数据。

我们也会经常发布电影行业的大数据报告,看行业的发展趋势。

 对于网络大电影方面,我们跟爱奇艺正在谈合作,帮他们做线下电影;我们还用了大概一年时间整理出了国内外有数可查的电影数据库。

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

数据猿走进凤凰卫视之“影视遇到大数据——巅峰思享会”顺利落幕!

【多图】数据猿走进凤凰卫视北京总部:坐卧在朝阳公园的“灵魂壳体”

数据猿走进凤凰卫视分享II:用大数据爆料影视圈,讲讲你不知道的电影幕后

数据猿走进凤凰卫视分享III:挑演员?选剧本?大数据说了到底算不算

更多大数据交流 欢迎搭伴儿数据猿记者张叶(微信:yilia_zy2009)


来源:数据猿

声明:数据猿尊重媒体行业规范,相关内容都会注明来源与作者;转载我们原创内容时,也请务必注明“来源:数据猿”与作者名称,否则将会受到数据猿追责。

刷新相关文章

#榜样的力量#寻找新冠战“疫”,中国数据智能产业先锋力量丨数据猿公益策划
#榜样的力量#寻找新冠战“疫”,中国数据智能产业先锋力量丨数...
#榜样的力量#天玑数据大脑疫情风险感知预警平台“智疫通”丨数据猿新冠战“疫”公益策划
#榜样的力量#天玑数据大脑疫情风险感知预警平台“智疫通”丨数...
#榜样的力量#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医疗服务系统丨数据猿新冠战“疫”公益策划
#榜样的力量#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医疗服务系统丨数据猿新冠战“...

我要评论

精品栏目

[2017/12/19]

大数据24小时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周周看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投融资

More>

[2017/12/18-22]

大咖周语录

More>

[2017/12/13-20]

大数据周聘汇

More>

[2017/12/12-19]

每周一本书

More>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