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郭重庆:大数据处理能力是国家竞争力标志
【数据猿导读】 2015年1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郭重庆教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研究” 2015年度项目启动会暨学术研讨会发出上述呼吁,他说,互联网+是一场“破坏性的创新”,过程未必轻松
“我们必须培育反思及质疑的批判性思维,期待中国管理学界在本次大数据研究中的变革性创新研究成果,我们不需要一杯无关痛痒的白开水。”2015年1月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研究” 2015年度项目启动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郭重庆教授发出上述呼吁。
大数据处理能力是国家竞争力标志
郭重庆表示,现在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新的科技革命正如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互联网正颠覆性地冲击着各行各业,产业变革在所难免。
在他看来,按唯物史观,时势造英雄,这也可能是历史给中国的一次机会。对于管理学界来说,也是难得的机遇,大数据是最接近映射真实物理世界的宝藏。
“今天必须面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类社会、计算机、物理世界三元融合,信息和物理系统的融合,使信息服务进入了普惠计算时代,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大事,怎么高估都不为过。”郭重庆说,大数据被认为是继实验研究、理论分析、计算机模拟仿真之后的第四种科学研究范式,将取代还原论及传统的复杂性科学。数据处理能力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标志。
“互联网+是一场破坏性的创新”
郭重庆提醒,互联网+现在成为了当今中国一个非常热的词,公众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了,“但是必须提醒互联网+是一场‘破坏性的创新’,过程未必轻松,甚至是痛苦的、对抗性的,而结果是一个全新的经济社会。”
郭重庆认为,互联网+是技术、经济、社会相互促进的结果,是市场化的产物,不是人设计的结果,必须把互联网+提高到一个产业革命的高度来认识。互联网+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一些行业的消失、衰落、职工的失业,能否达到零边际成本社会,需要大胆假设,谨慎求证。
在郭重庆看来,中国与世界处于深度融合互动之中,创新水平应从渐进的创新转化为变革性的、激进的颠覆式创新。“为此我们必须培育反思及质疑的批判性思维。我们期待中国管理学界在本次大数据研究中的变革性创新的研究成果,我们不需要一杯无关痛痒的白开水”。
上海名校纷纷启动大数据研究
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德勤咨询发布了《2020年健康医疗预测报告》,这其中也反映了中国人群的医疗大数据。
事实上,关于大数据的研究及人才培养,上海各高校正在筹建进行中。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教授表示,复旦已率先成立了大数据研究院,上海交大正在酝酿推进成立上海的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前不久,同济大学刚揭牌了大数据和网络安全的研究中心。
邵志清还透露,上海正在筹建数据交易中心,通过组织架构、治理体系,形成社会数据有序流通的生态环境。
邵志清坦言,经过20多年的信息化建设,上海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数据,但是遗憾的是这些数据只形成了孤岛,部门之间的壁垒没有打破,希望通过目录管理和协议的方式,实现政府内部的管理共享。同时,政府应该公开的信息,要有序地对社会开放,使得社会和市场能够充分利用政府的数据打造大数据的产品和服务。
上海的大数据将在哪些领域有着应用和发展?
邵志清透露,金融、传媒、医疗、电子商务将是今后大数据发展的重点。以上海的医联工程为例,上海38家市级医院,接入了226个系统,有4千万患者的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每个月的数据增量高达2T左右,这些大数据既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又服务全国。
来源:澎湃新闻
我要评论
活动推荐more >
- 2018 上海国际大数据产业高2018-12-03
- 2018上海国际计算机网络及信2018-12-03
- 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将于2018-09-26
- 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62018-06-21
- 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2018-06-21
- “无界区块链技术峰会2018”201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