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媒体背后的大数据:那群一直在舆论顶端的90后们

【数据猿导读】 娱乐泛化的时代,作为互联网土著,90后对于社会时尚、明星文化和大众文化有着较强的敏感度。对于黏性高、活跃度强的90后,能得90后者,就能进入热搜榜!今天大数据就像大家剖析不一样的90后

社交媒体背后的大数据:那群一直在舆论顶端的90后们

95后基本不用微信,98%的微信用户是都是成年人。而QQ社群中,10-29岁的用户占比达到80%。微信的游戏功能偏少,且基于熟人圈子。对于爱好游戏,而又没有庞大熟人圈子的95后,微信的吸引力比QQ要弱了好几个层级。而当大人们迷恋于微信、微博后,QQ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中国移动社群生态报告 2015年8月

在日常购物时,77.3%的90后会注重自己是否喜欢, 40.5%会关注价格高低,31.9%会受到朋友推荐的影响。

90 后是比较有主见的一个群体,更多地会从自己个人偏好作为购物出发点。广告促销、导购信息等外部因素对他们的影响相对较小。

30.5%的90后认为自己很宅,62%的90后最喜欢的休闲娱乐方式为宅在家里上网,位列90后自我评价中前三的还有独立和奋斗。

宅在家里上网成为90后最大的标签,大家对于移动端流量较为敏感,他们会经常查看后台,防止恶意软件偷流量。偶尔外出就餐,评价的标准也不是美味与否,而是餐厅是否有免费wifi!

90后男生明显比90后女生更愿意在天猫上购买服装和鞋。在天猫上,男装的购买偏好为49%,女装为35%;男鞋的购物偏好为40%,女鞋为31%。

中国90后人群约1.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7%。 90后群体每月网购消费240亿元,其中大部分金额流向淘宝网。对于喜欢宅又喜欢彰显个性的90后,网购成为他们的首选。而不出门就可以玩转衣食住,更得到90后男生的欢迎。

54.9%的90后崇拜商界精英,领袖伟人紧随其后为31.2%。在商界精英中,马云威望最高,为75.3%,比尔盖茨61.3%,马化腾41.0%。

普遍认为90后爱追星,但是在崇拜人选中,娱乐明星仅位第四为24.4%。而商界、政界精英则大受追捧。90后标榜自己是独立、奋斗的一代,崇拜商业精英,并不是以金钱为唯一指标,而是他们坚守梦想的执着精神,是“活着就是要改变世界”的强烈认同和归属感。

90后最渴望的事情是旅行,其中旅行愿望最为迫切的是工作中的90后,达50.9%,学生群体外出旅行的愿望为44.5%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90后出行不讲究吃、住,更在意能够深入了解当地生活,增加见识和体验。近年来,穷游、驴行受到90后的追捧。

45.7%的90后最感兴趣的国家影视是美剧。90后选择影片时74.3%关注故事类型及情节,57.1%的90后会考虑演员阵容。

77.1%的90后观众认为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大约在 10-30集最合适,恰好一部美剧的长度一般25集左右。在演员方面,48.6% 的90后认为演员演技高超最重要,31.4%认为演员要有自己的风格,17.1%的认为演员一定要颜值爆表。

高达56.1%的 90后青年群体会关注娱乐新闻,在各新闻领域中占比最高。99.1%的90后会关注多媒体,81.9%会关注社交媒体,71.5%会关注游戏。

娱乐泛化的时代,作为互联网土著,90后对于社会时尚、明星文化和大众文化有着较强的敏感度。对于黏性高、活跃度强的90后,能得90后者,就能进入热搜榜。

28.9%的90后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是为了休闲和娱乐,娱乐需求仅仅排在通讯需求之后。

与朋友联系和休闲娱乐成为90后选择即时通讯软件的首要原因,如果社交应用能够将这两大痛点一并击中,自然能把90后拿下。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QQ仍是年轻人社交的首选。

74.1%的90 后会在即时通讯软件中,加陌生人为好友,25.9%不会加入陌生人。

整体上看,大部分90后不排斥认识陌生人,愿意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扩大自己的交友圈,认识更多的朋友。

63.7%的 90后青年会愿意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23.8%会主动学习所有新知识。

90 后青年是十分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一个群体,同时也比较强调个人喜好。90后最求的幸福感大多源于兴趣,在QQ群中,有66.4%的社群为兴趣社群。

90.1%的90后通过言谈举止评价他人。在与人交往时,71.8%的90后看重穿衣打扮,62.7%的90后重视外貌长相

90后是颜控,也是外貌协会的典型代表。不管是与人交往还是选择产品,注重内在,更加注重外在。能够打动90后,光学富五车已经不够,貌美如花,风流倜傥,谈吐得体也是必须滴!

90后中,有83.5%的人表示不在乎加班。在找工作时,90后对工作时间关注度仅为1.4%,对社会地位的关注度仅为1.9%,位列前三的影响因素依次为:薪资待遇、发展前景、兴趣爱好。

90后是“努力工作,努力玩”的一代。刚步入职场,对职场充满热情的的90后不在乎是否加班,更加注重薪资待遇,关注工作是否有挑战性,并希望对他们的工作成绩即时肯定。


来源:大数据观察

声明:数据猿尊重媒体行业规范,相关内容都会注明来源与作者;转载我们原创内容时,也请务必注明“来源:数据猿”与作者名称,否则将会受到数据猿追责。

刷新相关文章

旅游交通大数据——大众旅游时代的“富矿”
旅游交通大数据——大众旅游时代的“富矿”
#榜样的力量#疾控AI分析平台WDCIP——以科技力量贡献“大数据”智慧丨数据猿新冠战“疫”公益策划
#榜样的力量#疾控AI分析平台WDCIP——以科技力量贡献“大数...
张涵诚:大数据招商平台可推动地方供给侧改革
张涵诚:大数据招商平台可推动地方供给侧改革

我要评论

精品栏目

[2017/12/19]

大数据24小时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周周看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投融资

More>

[2017/12/18-22]

大咖周语录

More>

[2017/12/13-20]

大数据周聘汇

More>

[2017/12/12-19]

每周一本书

More>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