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owingIO张溪梦:把硅谷流行的“增长黑客”带进中国

【数据猿导读】 作为从美国归国的创业者,张溪梦强烈感受到了中美大数据市场的差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溪梦表示,相对于美国,中国企业之间这种信任度没有那么高。很多人只看结果,不想用任何工具,希望做一个模板出来,于是现在我们就给客户做了模板

GrowingIO张溪梦:把硅谷流行的“增长黑客”带进中国

他曾是一位医生,而他的创业想法,也曾被圈内同行认为“不可能做成”。

近日,数据分析公司GrowingIO获得了经纬中国领投的2000万美元A轮融资,这家成立刚一年的公司创下SaaS行业融资额新高。

GrowingIO创始人张溪梦此前曾担任LinkedIn商业分析高级总监,也是LinkedIn大数据平台的搭建者。他创办的GrowingIO,是运用无埋点技术,实现数据采集,迅速生成数据分析结果,以提高不同企业的运营效率。

在美国时,张溪梦曾经被Data Science Central评选为“世界前十位前沿数据科学家”。而在此之前,他曾是一位医生。而他的创业想法,也曾被圈内同行认为“不可能做成”。

从肿瘤医生到大数据专家

张溪梦被前Facebook软件工程师覃超称为北美互联网界的“南帝”。但其实,他本是医学院的毕业生,在肿瘤医院工作一段时间后,出于对计算机的兴趣,只身前往美国留学,在Linde、Epson、Petco、Ebay工作过,后来做到LinkedIn美国商业分析部高级总监。

张溪梦后来的创业,也与他在LinkedIn的工作密切相关。

2010年,张溪梦刚加入LinkedIn的时候,只是负责给不同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后来他要负责的东西越来越多,便开始向LinkedIn的高层建议,将不同部门人的数据需求与呈现方式做成规范的数据样本,从而将每个部门要关注的数据清晰地显现出来。这个建议被采纳,他的团队也慢慢组建起来。4年间张溪梦被晋升4次,部门也从开始自己的一个人,扩张成80+人的大部门,成为华人在北美科技界事业卓越的一面旗帜。

不试永远不知道结果

在LinkedIn,张溪梦发现在数据分析中埋点、设计数据,做端对端的打通很痛苦,出来价值很慢。同时他在调研中发现美国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是有数据分析需求的。这些公司用数据的方法和LinkedIn用数据的本质是一样,但是相比LinkedIn做的很多数据分析工作都直接支持变现,他们做的数据操作都太粗糙了。

“我当时的第一感觉是,这种产品能做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但是在看市面上产品中找不到这种感觉。因为很多产品都是创业者自己做出来的,到一定层次后,他就不知道下面该做什么了。但以前我在LinkedIn,它的需求是不断往上迭代的,比如说如何数据展示,如何找到增长点,如何能变现这些东西。这些功能实际上是能直接给这些创业公司能带来价值的。”张溪梦对i黑马如是说。

张溪梦当时很想在互联网创业公司做这件事情,即研发无埋点技术与推行在LinkedIn这类公司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论。他在硅谷里问了很多人,包括在LinkedIn的老板,但大家都认为不可能。

“因为传统角度来看,必然要埋点的,这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但我觉得这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只有你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不试一试,你永远不知道结果。”张溪梦说。

在2015年2月后,张溪梦和技术合伙人经过尝试,实现了15%的功能,85%还实现不了,但他们从中看到了曙光。2015年5月,在经纬中国的推动下,张溪梦回国创立了GrowingIO,希望能用数据分析帮助互联网公司驱动增长。

数据本身反映了最基本的真理

与电商、O2O等互联网公司不同,像GrowingIO这类的SaaS公司在之前并不容易受到外界关注。但在2015年,2B领域的创业却迎来了高潮,在所有细分领域里,出现的一大趋势就是通过机器学习、大数据来改造传统作为工具导向的企业级服务爆发,GrowingIO也迎来了发展机遇。

GrowingIO的公司名称,就来源自增长黑客(Growth Hacking)这个概念,意即通过技术和数据分析,获取客户和收入成倍增长。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数据驱动,也成为国内大多数企业所需求的方向。

成立一年以来,GrowingIO推出了产品的2.0版本。据介绍,这是一套秒级数据采集和分析解决方案,可以为用户快速迭代提供实时决策支持。

“此前国内虽然多种数据分析工具,但是这些工具更偏重于页面访问量、活跃用户量、新增注册用户、交易数量以及支付成功率等基础指标,无法支持更精细的数据分析,想要了解每一个用户在哪一个环节流失、用户的转化效果、用户属性等都需要埋点才能实现,而埋点不仅操作麻烦,还有漏埋和错埋的风险。”张溪梦告诉i黑马。

张溪梦介绍,GrowingIO新版产品能够呈现用户行为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次跳转、每一次登录等全量、实时用户行为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可通过用户分群、漏斗对比等功能,分析不同访问来源、不同城市、不同广告来源等多维度的不同转化细节。

也就是说,产品经理、市场运营人员在数据中将不只看到表面整体转化率,还能了解转化过程中每一处细节,从而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转化突破点和优化点,以此改进产品体验、调整运营策略。

而这都基于GrowingIO 无埋点技术,只需客户植入SDK或JavaScript代码就能自动收集处理数据,数据本身掌握有用的决策点,直接反馈给客户,而不要求客户通过手动埋点来收集数据,再通过看图表做判断,这可以减少很多人力工作。

“在用户授权的情况下,我们会以最快的时间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无埋点只是一个起点,未来充满了想象空间和价值的增长点。”张溪梦说。

大客户还是小客户,收费还是免费?

大客户还是小客户,收费还是免费似乎是企业级服务公司绕不开的一个话题,GrowingIO 作为一家大数据分析服务商面临着同样的选择。

GrowingIO在收费模式上选择了一种比较灵活的方式,小微企业可以免费使用GrowingIO提供的部分数据分析工具,而大中型企业则按照不同规模、层级与所需要服务的标准来收取费用。

“GrowingIO总体付费比例在8%-9%之间,客单价从5万到几十万不等,用户主要集中在A轮之后的中型、发展企业当中,包括互联网金融、电商,SaaS企业、在线直播、教育、OTA等领域。我们收费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的规模、流量的速度,以及是否需要高级产品服务。”张溪梦向i黑马介绍。

不同的收费模式与企业面临的实际需求密切相关。在张溪梦看来,太早期的公司,它们的的产品匹配度没有完善,更多需要的是产品直觉,用户直接的沟通和反馈。而处在A轮或者之后的公司,则需要进入数据化前端的运营,以促进科学化的决策。

另外,大企业业务复杂度非常高,它们期待的不是一种工具而是迅速解决业务问题的方案,这需要有人来跟整个项目。中小企业所需要的,更偏产品化、工具化、标准化,但中小企业从GrowingIO产品中得到的,还有精细化运营的方法论,这是对它们来说具有更重要的价值。

如何获得资本的青睐?

GrowingIO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内的大环境,2015年后企业级服务市场受到资本的热捧,出现了大量初创企业,包括经纬中国、IDG资本在内的投资机构也都在加快市场布局。这类创业公司如何才能受到资本的青睐?

张溪梦表示,SaaS创业者需要一定的创业经验或者技术上的沉淀,因为SaaS软件本身不是单纯的APP,是整个运营体系,里面还有很多人力因素,需要创业者在管理、运营方面都有一定的经验。同时,资本接入非常必要,一般SaaS在早期获客的阶段需要做很多投入,这段时间之内基本上没有任何的盈利,营业额偏低,所以早期资本的支持非常重要。

对于资本可能催生的泡沫化问题,在张溪梦看来,今天中国的投资者已经非常专业了,对于估值判断、获客速度,以及运营成本等,都已经有很多数据驱动的公式,这些公式决定了一个公司在未来的潜在估值。“Linkedin为什么值这么多钱?本身是由很多公式推导出来的。今天的SaaS投资和以前的热点也不同,投资者还是比较理性的。而且,真正关心技术的投资人,也越来越多了。”张溪梦说。

中美大数据行业有何不同?

作为从美国归国的创业者,张溪梦也强烈感受到了中美大数据市场的差异。

“相较于中国, 美国市场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美国很多公司已经能够接受将数据交给第三方去采集或者分析处理,像LinkedIn这样的公司,只要符合一定安全规范,有一套体系来验证,基本上没有人会质疑你泄露任何客户数据。而在中国,企业之间这种信任度没有美国那么高。十个用户里面有严重顾虑的有两三个,如果这件事情本身能给他带来价值,在不严重的危害他所谓想象的安全情况下,他才愿意做这种尝试。比如说以前我们觉得某个工具在美国所有人都会用,回到中国一看,很多人不想用任何工具,只想看结果,希望做一个模板出来,于是现在我们就给客户做了模板。”张溪梦说。

目前,GrowingIO已经获得了北森、销售易、明道等数千家客户,涵盖互联网金融、O2O、电商、SaaS等网站和App客户。“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一家企业级服务领域的独角兽,也没有一家可以媲美硅谷的创业公司。”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邵亦波说。而GrowingIO,显然是他寄予期望的一家公司。


来源:i黑马网

声明:数据猿尊重媒体行业规范,相关内容都会注明来源与作者;转载我们原创内容时,也请务必注明“来源:数据猿”与作者名称,否则将会受到数据猿追责。

刷新相关文章

硅谷一线增长实践者曲卉:数据驱动增长的道与术
硅谷一线增长实践者曲卉:数据驱动增长的道与术
硅谷医疗健康数据公司Innovaccer获2500万美元B轮融资
硅谷医疗健康数据公司Innovaccer获2500万美元B轮融资
GrowingIO联合创始人陈明的15个数据分析方法论
GrowingIO联合创始人陈明的15个数据分析方法论

我要评论

精品栏目

[2017/12/19]

大数据24小时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周周看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投融资

More>

[2017/12/18-22]

大咖周语录

More>

[2017/12/13-20]

大数据周聘汇

More>

[2017/12/12-19]

每周一本书

More>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