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大数据在高校能实现促改革、提质量双管齐下吗?
【数据猿导读】 当下,高校信息化建设需服务于高校整体战略发展,已经成为多数高校的共识。那么大数据是否是信息化发展的未来方向?大数据能否真正实现解放生产力,是否能真正推进高校工作流的优化与重组?新的机制如何建立?诸多问题还未能得到解决
![秤砣虽小能压千斤,大数据在高校能实现促改革、提质量双管齐下吗?](/u/cms/www/201606/28152356gvrk.jpg)
2016年5月27日在北京联合大学召开的“高等教育信息化校长高峰论坛”上,诸多校长都提到了“治理”、“融合”、“提升”这样的关键词。
当下,高校信息化建设需服务于高校整体战略发展,已经成为多数高校的共识。华中师范大学杨宗凯校长说:“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未知的东西可能更多。信息化的发展路径,是从建设到应用再到融合的过程。”
阿尔法狗的巨大成功给全球带来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海量的数据将产生人工智能,并将颠覆工作流程与工作方式,大量生产力将被解放出来。几位CIO在论坛上的演讲均关注到“大数据”,用大数据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推进学校综合管理改革,那么大数据是否是信息化发展的未来方向?大数据能否真正实现解放生产力,是否能真正推进高校工作流的优化与重组?新的机制如何建立?诸多细节并不如看上去那么美。
我们寄希望于大数据能够发挥“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的作用,但当大数据整合到一起时,现实则距离理想状态非常遥远。传统的体系和分析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大数据分析的需求,而要利用这些分析结果指导高校决策,则更是难上加难。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能压倒性地质疑高校在大数据的巨额投入:当智慧教室的监测考勤数据与教务部门的统计数据有出入时,到底是采信哪个部门的数据?如果采信智慧教室的监测数据,那么,教务部门是否需要整顿?如果是采信教务部门的,那为何还要花这么多钱建设和维护一个无用的系统?而事实是,在已经实施的学校中,这两个数据常常是不一致的。是任由这些数据继续不一致,还是对整个学校的工作流程进行重组?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决策。
从目前已经试水大数据的学校现状来看,我们必须引进和构造新的运行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数据体现出规律来。《中国教育网络》杂志六月刊采访西安交通大学郑庆华副校长关于大数据的实践,也是希望能引发各高校更近距离、更理性地看待大数据。如何运用大数据促进高校综合改革,同时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这两个问题需要在一个充分论证的顶层设计下进行,并结合学校的发展战略,将信息化的效能充分发挥出来。
罗素说:“秩序、统一和连续,都是人们发明出来的”,高校在信息化环境下解放生产力并进行流程再造,这个目标,任重而道远。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
刷新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活动推荐more >
- 2018 上海国际大数据产业高2018-12-03
- 2018上海国际计算机网络及信2018-12-03
- 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将于2018-09-26
- 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62018-06-21
- 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2018-06-21
- “无界区块链技术峰会2018”201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