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吐槽:一个“码农”眼中的大数据
贵州人才信息网 | 2016-06-12 11:21
【数据猿导读】 大数据,自从这个“高大上”的概念出现,便像病毒一样蔓延,以至于对于我们这种搞IT的人员来说,不了解这个概念似乎都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是干这一行的,估计各大软件公司也都已经或者准备涉足这个领域

大数据,自从这个“高大上”的概念出现,便像病毒一样蔓延,以至于对于我们这种搞IT的人员来说,不了解这个概念似乎都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是干这一行的,估计各大软件公司也都已经或者准备涉足这个领域。本人所在的公司也一样,近期一直强行推广相关的技术。不过,不清楚我们的那些大BOSS们到底是装懂呢,还是装懂呢,还是装懂呢,总感觉这种推广的方式有些偏离了大数据的实际含义。
本人自认为一直从事着数据处理方面的工作,长期以来,工作的流程一直是:各运营商会提供各自的接口(比如FTP),从接口处取得各种类型的文件(例如csv格式、xml格式,甚至包括二进制文件),解析文件并将所需要的信息取出后load到数据库中;入库后,有些数据会针对时间粒度或者空间粒度进行汇总处理;然后,对于本人来说就木有然后了,会有另外一批人员进行上层界面的开发,根据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或者汇总后的数据,做出一个很炫的界面以显示这些信息,并提供给客户使用。
之所以要推广大数据相关的技术,是因为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而且以后还会有继续增大的趋势;而由于数据采集的实时性,需要对处理的效率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数据是每小时都会生成的,如果一次处理在一小时只能还无法完成,那结果可想而知)。基于这些原因,引进了大数据相关的诸如Hadoop的技术。然而,这就是唯一的区别,仅仅是将数据处理部分从原先的程序改成通过那种“高科技”的方式实现,仅有的区别就是直接得到汇总后的结果并将其导入到数据库中。处理后,相关的数据将彻底完成历史使命,并于一段时间以后“灰飞烟灭”。
这就是传说中的大数据乎?深表怀疑,也许充其量就是数据量比较大的数据罢了。
于是乎,在工作之余,研究了一下传说中的“大数据”,发现它确实不是这个样子的,它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甚至跟数据量的大小本身没有半毛钱关系。与此同时,也深深的感受到,长时间在这么一个安逸的工作环境下,自己确实已经有些out了。也许,真到了应该充充电、全面提升自己的时候了。
不过,出于多年以来的习惯,总是有反权威的倾向,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而不是对所有理论完全照搬;而且,总喜欢将自己的理解用一种完全另类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才有了下面的文字。在此声明,本作品纯属自娱自乐,如果其中的某些部分对各位有那么一丁点儿帮助,能够成为各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也算功德一件;如果感觉没有任何实际的价值,那也不要浪费各位的宝贵时间,直接无视即可。当然,由于是初学者,理解上势必会有一些偏差或者不足,所以也欢迎各位能够以“就事论事”的方式进行学术上的探讨。
来源:贵州人才信息网
我要评论
活动推荐more >
- 2018 上海国际大数据产业高2018-12-03
- 2018上海国际计算机网络及信2018-12-03
- 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将于2018-09-26
- 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62018-06-21
- 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2018-06-21
- “无界区块链技术峰会2018”201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