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沉默的羔羊!浅谈大数据时代下的“被直播”问题
【数据猿导读】 “被直播”问题,指的是大数据时代,不管是自身原因或者他人原因而造成的隐私问题泄露,对公众造成潜在或既成影响的一种普遍现象。如何对“被直播”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分析其出现原因及原理,从而为公众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成为了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早在2012年,就有学者指出“大数据”时代其实已经到来,并且它的数据量仍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在以各种方式挖掘大数据背后的潜在价值。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的现状以及公众的个人信息重要程度,通过对天津本地大学生的调研,总结出其隐私泄露的几大原因;其次,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于此问题的管理经验,结合中国当代社会互联网发展现状,对政府、企业、个人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被直播”;隐私;调研分析
“被直播”问题,指的是大数据时代,不管是自身原因或者他人原因而造成的隐私问题泄露,对公众造成潜在或既成影响的一种普遍现象。如何对“被直播”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分析其出现原因及原理,从而为公众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成为了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调研的背景与意义
1.选题背景
(1)大数据的定义
大数据这个词在最近几年热度未见消退,反而越来越热门,在2013年甚至被称为大数据的元年,这与近几年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分不开的。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数据、海量数据、大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工,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信息[1]。而它背后潜伏着的不仅是极大的商业价值,还有对于人类发展、伦理道德问题的巨大冲击。
(2)大数据的表现形式:第三只眼监视下的当代社会。
大数据的应用领域从最早的IT行业转移到现在的传统行业。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商业性互联网公司,近几年他们开始将目光转向了个人用户数据。在这里,并不仅仅说的是人们提供给商家的手机号、地址、E-mail等有形信息,还有人们的消费心理、偏好、收入情况等隐形信息,也可以通过一定的计算方式提炼归纳出来,多方信息在一起汇总,一个潜在的目标用户就诞生了,甚至这个用户的个人信息会做到多方共享,多方获利。
日复一日处于这样的网络生存环境下,人们不能不产生一种正在“第三只眼”监视下生活的感受,这“第三只眼”正是互联网、大数据[2]。
(3)调研形式与样本数
本次问卷分为传统问卷和网络问卷两部分,传统问卷在一定程度上有较明显的缺陷,比如时间、金钱成本高,无效问卷占有率高等,网络问卷可以很明显的弥补这些缺陷。传统问卷第一次发放100张,回收66张,第二次发放100张,回收45张,共发放200张,回收总数111张,网络问卷填写人数132人,传统问卷与网络问卷合计共发放332份,其中无效问卷89份,有效问卷243份,有效问卷率73%。
在调查的243份样本中,男生101人,占样本的41%,女生142,占样本的59%。对于年龄段分析,天津市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受访人群年龄段大概在18岁~25岁,大一到大四的四个阶层分布较为均匀。用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为同样研究这个领域的人提供数据支持。
2.调研对象和目的
(1)问卷对象定位与分析
在这次调研中,受访人群有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大学生及研究生以及其他职业学校的大学生。
①大学生在津数量不容小觑。早在2012年,天津市教委发布数据,称本市在校大学生的数量为49.6万余人,每10万人口在校大学生达到4500人。2013年4月4日,天津市统计局发布调查报告,天津市本科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高达12.69%。这个数据成为我们采用天津市大学生作为调研报告的一个重要原因。
②对于“隐私问题”的敏感性。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讲,绝大部分都是90后。所受教育时间都在10年以上,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相比其他人,大学生的学识和各方面综合能力较强。同时,由于90后是特殊的一代,他们渴望能够有自己的一番天地,渴望活出特立独行的自己。另一方面,又渴望能够在别人面前建立起自己良好的形象背景,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与现如今流行的各大社交软件密不可分。综合分析当代大学生,他们对于自己隐私问题应该相当敏感,不管是自我对于隐私的有意泄露还是他人的恶意泄露。
(2)调研目的
在2016年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6.88亿,而在这其中,学生网民所占的比例最高,达到了25.2%。这也就是说,中国网络时代的主要用户就是学生,综合多方面考虑,本文中通过对天津大学生网络习惯与心态的调查,对现有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对“被直播”问题提供来源分析、参考数据和解决办法,并对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隐私安全提出几点建议。
二、针对“被直播问题”的调研分析
1.受访人群的网络使用率极高,访问方式多样
1997年,经过长达十几年的科研实验,网络在中国进入了高度的发展阶段,国内Internet用户数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在2015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53.1%的网民认为自身依赖互联网,其中非常依赖的占12.5%,比较依赖的占40.6%,而在这其中,大学生本科及以上的网络依赖程度则达到了63.9%。在此次笔者的问卷调查中,也有将近53%的受访人群表示网络对于他们非常重要。
在问卷调查中,44%的受访者用移动设备等上网,在网络问卷中,使用移动设备上网的竟然高达71%,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问世,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可以在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到网络时代的便利。大学生作为时代潮流的跟随者自然也不例外,甚至这种便携设备的使用率已经大大超越了电脑的使用频率。然而,相对于电脑来说,手机携带的个人信息较多,一旦手机成为了网络世界信息的一部分,那么泄露便不是没有可能,手机访问网站,可能受到其携带病毒的攻击导致手机个人信息被外泄,更严重的是如今的手机都有便携支付的功能,一旦遭到入侵,那么个人的财产问题也可能有一定的损失。早在2014 年5 月9 日 的《发展导报》中,就有记者证实,商户可以用一定的技术条件把已经删除的手机个人数据还原。针对此类现象,我们不能再把所有目光与技术开发都投给在电脑上的防隐私泄露,而应当是移动设备居多。比如在安卓系统和IOS系统都可以使用的360清理大师软件,可以做到隐私粉碎和防骚扰提醒,但进一步的功能还有待开发。
2.产生“被直播”问题的原因:隐私保护意识淡薄、方便为第一原则
上文中提及,“被直播”的概念是大数据时代,不管是自身原因或者他人原因而造成的隐私问题泄露,对公众造成潜在或既成影响的一种普遍现象。这就表明,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个人原因以及他人原因。前者相对复杂,一般造成的是对公众无意识的影响,后者一般具有很明确的目的性并且对隐私来源者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了解隐私问题,但应用到生活中保护隐私的措施并不到位
本次调研的纸质问卷中,有78人认为现在的网络环境不够安全,甚至存在较大的威胁,占到总比例的70%。仅有33人认为现在的网络环境安全,占到总比例的30%,这说明受访人群对于网络环境的安全与否存在相当大的质疑。此外,网络问卷中,有88人认为手机地图导航系统会暴露自己的个人隐私,占到总比例的66%,仅有44人认为并不存在暴露个人隐私问题一说,占到总比例的34%。此外,网络问卷中的94人认为在社交网络上公开自己的个人信息会涉及到隐私问题,占到总比例的71%,认为不涉及个人隐私的有38人,占总比例的29%。这些数据说明,受访人群对于隐私问题并不是完全不关注,明确的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隐私可能会受到威胁,但是这并不能代表其对隐私这个问题相当重视,只能定义为大概了解隐私问题,对于大部分受访人群来说,仅仅局限于了解这一层面,他们所应用于生活中保护隐私的措施却并不到位。
基于总样本数243份,有71%的受访人群明确表示自己会在网页登陆时确认记住密码,仅有29%表示不会记住。2015年互联网调查报告表明,截至2014年12月1日,中国互联网的网站已经达到了335万个,而每一家营业性质的网站几乎都会要求用户进行注册,名义上是为了完善用户个人信息,以方便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就产生了用户自己的个人账户和密码。而且,有88的受访人群表示并不会主动清理自己的网页历史信息,占到总比例的36%。这些信息一旦保存在电脑上,并不会引起受众的重视,但如果上网设备遭到了黑客破译,这些密码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别人偷窥和获取信息的途径。
此外,用户在登录时选择记住密码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便利性,一次存储,省去了日后每次都要输入的麻烦,不仅仅是这种行为由此原因,受访人群不注重个人隐私保护措施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以方便为原则。
(2)方便快捷性为主要原则
网络时代确实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网购成为大学生购物的首选,这也符合当代社会人们更倾向与一种“宅”的生活方式。从图1可以看出,有绝大多数受访人群都会使用网购,而网络购物的一项重要前提就是需要买方提供详细的收货地址,如果送货这一环断裂,就不能促使这一交易的进行。研究表明[3],为了享受送货上门的便利服务,几乎100%的用户选择了填写真实的用户地址。
此外,连接公共区域WIFI也是受众群体求方便快捷的体现,绝大多数受众群体表示,到达某一地方后首先询问的就是WIFI密码,在央视某档节目中,主持人给出了现场的WIFI,要求所有的现场观众连接,在连接10分钟后,主持人精准的说出了在场某位观众的邮箱和手机号。由此可知,由于受众心目中潜在的便利需求存在,不法分子想要盗取其个人隐私数据也就不再成为难题。
(3)镜中我理论主导下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
根据“镜中我”理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而在“被直播”问题当中,有一部分是用户已经认识到的对用户个人生活造成的影响,而有绝大多数影响是用户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认识到的。在网络问卷中有将近68%的大学生选择了上传自己的真实相片。纸质问卷中也有高达59%的人选择了上传自己真实的私人信息,任何一个陌生人都可以通过这些社交平台搜寻信息,甚至可以进行恶意宣传,通过任何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偏爱分享的时代,人们迫切的希望通过传播自己的个人真实资料得到他人的认知,从而反馈给自己。这样的信息往返可以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容易。于是,日常人们的生活都被记录在了一个个社交软件,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就轻而易举的被他人掌握。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样有什么不对,相反,如果人们的行为没有得到他人的关注和理解,人们反而会觉得失落,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或别的地方出了差错。
2.他人原因
(1)商业公司追求盈利和潜在用户的需要
对于商业公司来说,利益是永恒的追求目标。淘宝公司利用用户购买商品的购买率、搜索次数等数据分析归纳出用户个人的购买喜好,将这些整理出的、受众可能会喜欢的物品放在了每个用户的客户端最显眼的位置,用户满心欢喜的购买,淘宝公司也获得收益。
(2)黑客等带有个人目的的偷窃数据
这属于大数据“被直播”问题中一个发生概率比较低的情况,一般来说,如果用户的个人信息如果没有很重要的价值的话,不会被黑客随意攻击。
三、针对“被直播”问题的解决措施
1.用户个人
明确自己的使用需要,避免不需要的信息泄露。以上图表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使用了手机APP,并且按照开发者需求填写了自己的真实号码、邮箱等,这样一来,商家就知道了你的个人信息,消费心理等,用户的手机就会不断接受到推销电话,有不少大学生表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手机号码是怎样被泄露的,这样一来,就算大学生想追究商户的责任也无从下手。因此,大学生应该在安装手机软件前阅读安装须知等,如果完全没有必要的话最好不要轻易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
2.政府方面
(1)早日推出法律政策,加大惩治力度
Craig •Mundie(微软研究及策略部门主管)说:“没有坏数据,只有对数据的不合理使用。”国外在很早就已经开始关注大数据的存在,同样,也意识到了大数据对于普通大众个人信息的冲击,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The Fair Credit Reporting Act》法案就已经针对大型主机侵犯人类隐私提出了有效防护。这样一来,信息公司就无法把用户的个人信息转换成商业价值,使得用户信息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
(2)设定审核关卡,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
隐私泄露的重要途径就是互联网,在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里也并不是谁都可以为所欲为,早前我国对网络上传播谣言而定罪,现在,对于网络上肆意谋取他人个人信息也应当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再有,大数据再发达也需要有专业的认识来操控,因此,加强对专业人士的培养,端正其使用大数据的态度,对大数据的使用方严加审核,才能使大数据在得到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又不会涉及他人隐私问题。
3.企业方面
企业应该在不侵犯用户权益的情况下,合理、节制地获得用户的个人隐私,防止因为触及用户对于隐私泄露的底线而遭至用户的抵触。在这方面,淘宝公司已经率先开始对隐私信息开始保护措施,在淘宝网购的过程中,用户可以自行购买一份隐私保密协定,如果用户确定当个人信息被商家卖给了信息收购公司,并且受到了精神或者财物损失,一旦核实,淘宝网会率先赔偿用户损失,这虽然是一种未雨绸缪的手段,虽然这不可能彻底改变隐私外泄这一现象,但也可以稍稍给用户吃下一颗定心丸。
四、结 语
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一方面是变革价值、经济、组织的重要力量,使得人类的生产与文明发展可以更进一层楼,但是另一方面,每一个数据又把人类的信息完全暴露出来,让人胆战心惊,在大数据时代下,人类隐私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仍然是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
来源:今传媒
我要评论
活动推荐more >
- 2018 上海国际大数据产业高2018-12-03
- 2018上海国际计算机网络及信2018-12-03
- 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将于2018-09-26
- 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62018-06-21
- 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2018-06-21
- “无界区块链技术峰会2018”201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