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风险事件频发 大数据监测会是预防针吗?
互联网金融 | 2016-05-17 10:10
【数据猿导读】 频发的理财平台风险时间让投资人的神经一紧再紧,而利用好大数据或许能为平台风险事件打一剂预防针
5月15日,厦门市公安局表示将联合市金融办等部门研发推出“厦门市金融风险防控预警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测预警、风险提示。
频发的理财平台风险时间让投资人的神经一紧再紧,而利用好大数据或许能为平台风险事件打一剂预防针。
e租宝投资人登记平台已于5月13日关闭,投资人再次陷入漫长等待之中。在e租宝出事半年前北京市金融局成立的“打击非法集资监测预警平台”就率先利用大数据监测到其高风险性。
从2015年3月开始,“打击非法集资检测预警平台”把e租宝纳入监测,从5月起e租宝的“冒烟指数”就已经超出了70分。“冒烟指数”对应不同处置档次:指数达到30分以上,预警平台即采取介入、干预等手段;超过60分,相关部门要列入重点监管;超过80分的,政法机关将及时启动打击处置程序。平台运营方称,e租宝在达到70分时就向监管机构提出了预警。
“冒烟指数”是由在对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后,抽象出“合规性、特征词命中、传播力、收益率和投诉率”等五个特征指数,并加权、整合所测算出的数字,代表企业的非法集资风险。
如果平台经营地点与注册地点不一致,公司招聘信息都是招较低学历的销售人员且待遇较高,如果网站短时间内访问量激增,一般是做了大量的广告营销,这部分成本太高的话就会有经营风险,这些通过一定算法反应到冒烟指数中。
上海市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万建华在“2016中国金融科技创新论坛”上发言时指出,用大数据涉及优化、欺诈、反洗钱等风险发现和防范能力将进一步增强,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金融风控成本。
美国P2P峰会Lendit主席兼联合创始人Jason Jones认为:“现在中国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部分的技术有非常长足的发展,我觉得这些技术的运用对未来的“反欺诈”有非常非常好的一些帮助。”
大数据提高平台风险管理能力
最近的风险事件中,相比平台非法集资的信用风险,更多的是流动性风险和平台经营不善导致的风险。如借款人信息审核不谨慎,坏账率较高,理财产品风控不良,出现违约兑付苦难等。
大数据在这里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万建华认为:“充分、全面的大数据分析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风险管理能力,对现有的以资产抵押模式为主的授信风控模式予以积极优化。现在很多互联网平台的商业银行,开始基于客户的营收能力、资产规模、现金流量、消费行为等等数据的积累基础上构建公共模型,对客户分级分类授信管理,甚至可以逐步的向以“纯信用模式为主”的过度。其实“融资”更多的是需要防患,而不是为了将来拍卖资产。”
数据本身就会有一定约束力,金电联行董事长范晓忻举例道:“头一天宣布收集数据,就出现了有个别企业跑路的情况和客户经理失联的状况。他觉得提交这些数据,基本上他的问题就应该暴露出来了,根本就不用分析了。这就体现了一定的信息约束。”
但大部分平台并不会利用大数据。
“互联网金融近期出现一系列问题反映了我们对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理解存在偏差。”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股吧)前行长杨凯生在上述论坛上表示,“在大数据时代更要注意处理好碎片化信息和完整性数据的关系,处理好结构性数据和非结构性数据的关系,作为企业包括银行还要处理好客户个性化意识和社会化共同需求的关系。”
杨凯生举例说,有的机构掌握了一定量的客户信息数据,就以为是掌握了大数据,而忽视了对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论的研究,这在金融业务中就很有可能影响对风险的识别和防控,造成风险的积聚和扩散。这一阶段一些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公司尤其是一些P2P网贷公司频频出现的失败,除了一部分是蓄意欺诈行骗外,多数正是因为这些机构并没有真正搞清楚究竟什么是大数据,自己究竟获得的是什么数据,自己究竟有没有掌握好所需要的数据挖掘技术、建模技术和分析评估技术。
来源:互联网金融
刷新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活动推荐more >
- 2018 上海国际大数据产业高2018-12-03
- 2018上海国际计算机网络及信2018-12-03
- 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将于2018-09-26
- 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62018-06-21
- 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2018-06-21
- “无界区块链技术峰会2018”201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