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讲故事+大数据个性化推荐,原来《华盛顿邮报》这么会玩!
【数据猿导读】 为了吸引更多粉丝,《华盛顿邮报》真的很拼,不仅试水AR领域,运用最新技术制作可视化新闻,而且还基于大数据,专门为读者开辟了“私人订制”的内容推荐服务
![AR讲故事+大数据个性化推荐,原来《华盛顿邮报》这么会玩!](/u/cms/www/201605/16161115nw7c.jpg)
作为美国华盛顿最大、最老的报纸,《华盛顿邮报》最近可称得上是报界的活跃分子。为了吸引更多粉丝,《华盛顿邮报》不仅试水AR领域,运用最新技术制作可视化新闻,而且还基于大数据,专门为读者开辟了“私人订制”的内容推荐服务。《华报》如此贴心,我们就看看它放出的两个这大招,到底是如何运作的吧~
试水AR:3D新闻“神还原”案发始末
5月10日,《华盛顿邮报》首次发起AR(增强现实)项目,他们通过视觉元素来解释那些导致Freddie Gray(非裔美国人)去年在巴尔的摩的监禁和死亡事件。
2015年4月12日,25岁的Freddie Gray因被巴尔的摩警方怀疑持有非法刀具而被逮捕。被送上警车后,Freddie Gray当场昏迷,随后死亡。一周后,人们在巴尔的摩举行了一系列的抗议活动。
《华盛顿邮报》的电子读者和报纸读者均可以通过下载ARc APP或用智能手机搜索关键词来体验AR报道的魅力,并详细地了解整件事情。
《华盛顿邮报》的战略行动主任吉尔伯特(Jeremy Gilbert)表示,关于Freddie Gray事件的报道很适合用AR技术展现出来,因为“它并不是单一的视觉记录,或目击者对案件情况的表述。通过生动形象的视觉元素再现事件当时的真实情景,我们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从多个视角看到一个3D版本的新闻报道。”
这个AR体验向观众介绍了八个场景——Freddie Gray被警察抓获、警察意识到他受伤和他被送往医院等。场景的视觉焦点普遍集中于警车、警察和周边环境,并同时配套《华盛顿邮报》当地记者Lynh Bui的音频叙述。诸如警车行驶轨迹等背景故事,也可以通过切换屏幕上的选项查看。
吉尔伯特认为,这个报道的目的并不是炫耀他们的AR技术,而只是为了使《华盛顿邮报》的内容生产更具特色,并且尝试用“更丰富的方式呈现新闻事件,逐步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Pop-up: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新闻推送
《华盛顿邮报》认为,提升粉丝数量的最佳方案就是:基于读者阅读文章的大数据,进行个性化的内容定制。
为了跟进某些重大新闻事件,《华盛顿邮报》已经对时事通讯的“pop-up(弹出的推荐窗口)”进行了测试。Pop-up会根据用户的阅读兴趣和偏好,有针对性地给用户发送电子邮件。举个例子,假使某位读者最近看过海军学院老师的性丑闻报道,那么《华盛顿邮报》就会自动给这些读者发送电子邮件,推荐类似主题的文章。自今年1月以来,《华盛顿邮报》已经用这种方式推送过8篇报道。
《华盛顿邮报》的通讯记者和提示编辑詹妮弗(Jennifer Amur)表示:“我们致力于确保那些各有特色的新闻,能够被真正对它感兴趣的读者看到。”
到目前为止,《华盛顿邮报》的个性化电子邮件测试使用的是第三方工具,但最终,它还是要考虑与Clavis结合。Clavis根据读者的浏览历史和文章关键词,通过分析文章的关键字和短语,来提供个性化的新闻推荐,更易引起受众的阅读兴趣(它的灵感来自亚马逊的产品推荐引擎)。
这个项目遵循的是“海洋的信念”,《华盛顿邮报》想通过这些功能,让读者多方面的接触新闻,并乐于把报道分享给他人。照这种思路,如果内容供应商能够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向读者推荐新闻,他们不但可以借此吸引来更多的读者,还可以使读者反复查看同一篇报道。但现在的问题在于,尽管内容供应商已经看到了个性化的潜力,却几乎没有人能够拿出一份完美的核心分销策略。
但是,个性化并不是增加时事通讯点击量的唯一方法。在其他方面,《华盛顿邮报》还效仿《纽约时报》,推出了诸如专门聚焦于动物的“Animalia(动物世界)”和关注社论文章的版块“In Theory(理论)”。
来源:大数据文摘
刷新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活动推荐more >
- 2018 上海国际大数据产业高2018-12-03
- 2018上海国际计算机网络及信2018-12-03
- 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将于2018-09-26
- 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62018-06-21
- 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2018-06-21
- “无界区块链技术峰会2018”201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