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乱象缘于两大致命缺陷 根本不懂大数据
【数据猿导读】 许多从事互联网金融,尤其是P2P频频出现失败案例,除蓄意行骗欺诈外,多数平台并没有真正搞清楚大数据,过分高估自己的数据处理能力,并且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

在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第二期)发布会上,工行原行长杨凯生在会上发表“关于大数据的认识误区及其在互联网金融中的表现”主题演讲,他表示,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尤其一些P2P频频出现失败案例,除蓄意行骗欺诈外,多数平台并没有真正搞清楚大数据,过分高估自己的数据处理能力,并且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
杨凯生还提醒,那些分秒级完成贷款申请受理发放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其风险管控的有效性值得审视和考量。
“现在有些互联网企业成立不久就宣传运用大数据技术,他们充其量是把自己的客户群行为数据保留下来,误认作是全量数据;同样把自己拥有的样本当成具有充分代表性的随机性样本,恐怕就会出问题。”杨凯生说。
而银行业在观察客户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的数据积累的长度,必须长于五年或七年,甚至更长时间,还要有严格的数据清洗的流程。
关于大数据与传统小数据的关系取舍,杨凯生认为,有了大数据也不能轻视对传统的小数据的开发和利用。大数据通常容易反映事物的相关关系,而小数据往往容易得出的是事物的因果关系。
杨凯生最后表示,互联网金融能够有生命力,就要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或者国民经济发展挂钩。反映它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根据当天发布的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第二期)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全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达到了386,是2014年1月份基期的3.86倍。两年间,全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每月环比增速达6.0%,相当于一年翻一番。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靠前的基本上是沿海城市,2015年12月指数排名前十名城市分别为:杭州市、深圳市、广州市、珠海市、厦门市、南京市、上海市、北京市、武汉市和苏州市。
据了解,该指数由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联合上海新金融研究院、蚂蚁金服共同编制。基于蚂蚁金服以及其他代表性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海量数据,并结合北京大学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学术和专业优势,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全国总指数及分属性、分业务和分地区的指数,以“诊脉”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来源:和讯网
刷新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活动推荐more >
- 2018 上海国际大数据产业高2018-12-03
- 2018上海国际计算机网络及信2018-12-03
- 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将于2018-09-26
- 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62018-06-21
- 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2018-06-21
- “无界区块链技术峰会2018”201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