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大数据已步入“风口” 你准备好了吗?

【数据猿导读】 基因大数据已站在了风口上,什么样的公司会获得资本青睐呢?近日,在深圳召开的基因组云计算技术开发者大会上,众多投资大咖就基因大数据的前景进行了深度探讨

基因大数据已步入“风口” 你准备好了吗?

基因大数据已站在了风口上,什么样的公司会获得资本青睐呢?近日,在深圳召开的基因组云计算技术开发者大会上,同创伟业创始合伙人黄荔、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陈鹏辉、金翼资本合伙人刘小林、蓝色彩虹CEO刘靓、中信证券执行总经理路明等投资界大咖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基因大数据产业发展所带动的价值及投资前景。与会人员达成的共识是,当下投资者已经瞄准了BT(生物技术)与IT(信息技术)结合的基因大数据,尤其是拥有核心技术的基因公司更被资本市场看好。

1.基因测序行业“不缺资本”

近几年来,国内外基因测序市场飞速发展。数据显示,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已经从2007年的7.94亿美元增长至2013年的约45亿美元,预计至2018年将达到117亿美元。其中,前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3.53%,后5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21.06%。全球第二大市场研究咨询公司Markets&Markets表示,中国的基因测序产业2012—2017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达20%—25%。

作为一个被看好的行业,各路资本也愿意以真金白银投资基因测序行业。2015年,就有不少上市公司积极布局基因测序产业,进入方式包括原有医药公司业务延伸或非医药公司并购重组,目的主要是切入基因行业或抢占地盘。目前,国内比较知名的两家公司华大基因和贝瑞和康并没有上市,不过,华大基因已经向证监会申请登陆创业板。

基因测序产业链主要有三个环节,分别是上游的设备和耗材供应以及中下游的测序服务和生物信息数据分析。根据产业链环节分类,相关产品和服务主要有上游的测序仪、相关试剂、耗材、药品等;中游的样品设备、检测和分析;下游的大数据存储、解读及共享。

“随着测序技术的突破以及开始大规模应用,基因测序的成本降低,这个行业已经临界爆发点了。”金翼资本合伙人刘小林说,前几年从伦理道德上对基因测序提出质疑和挑战,但是随着技术的突破进一步科学论证了其有效性和准确性,基因测序也逐渐被接受。

目前老百姓的医疗费用还是过高,尤其是患了一些恶性疾病后,很多家庭是人财两失。人类健康的需求也为资本所关注。“在投资的过程中,希望能够更普及性地降低中国人的医疗支出,包括国家的医疗支出。”同创伟业创始合伙人黄荔也表示,正是这种长期的考虑,投资界也加快了基因测序产业的资本布局,对上下游领域的企业进行投资。

从资本市场来看,虽然基因测序产业尚处于市场应用的初期,但由于其产业化周期非常快,相关基因测序公司的估值在不断提高。“最低的估值都是5亿元,最高的已达35亿元。这个行业是不缺资本的。”蓝色彩虹CEO刘靓说,但是,对于创业者而言,要进入这个行业,必须要有特殊的价值才能获得投资,“比如说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拥有设计特殊的算法和特殊的数据结构,或者服务可以更加贴近客户,满足客户的需求等等”。

2.基因大数据应用更获资本青睐

“不管是基因测序还是大数据应用,目前只是一个开始,尚不过火。”黄荔说,因为不管是在二级市场,还是A股市场,真正掌握技术或者掌握核心突破性技术的基因企业并不多见。因此,降低基因应用门槛,扩大基因应用量,这都是投资者所需要考虑的。

同创伟业曾投资达安基因,并运作达安基因上市。黄荔透露,基因测序和大数据应用是同创伟业目前重要的投资领域,“目前大部分企业并未涉足大数据应用,但这个领域将是资本市场最愿意去投的”。同时,该公司还在布局利用基因测序的技术,对靶向药物的研发领域,“我们希望与基因测序的技术结合,通过早筛、活检的技术,降低研发药成本的时间和金钱,做一些靶向治疗的精准医疗,这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基因已经是一个风口了,很多做基因的公司现在在市场上炒得很热,但是基因和云计算结合,BT和IT结合,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非常大的风口。”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陈鹏辉说。IT和BT的跨界和融合的前景已经有一个例子,就是自2014年开始非常火热的移动医疗产业。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把IT技术和BT技术结合,下一步不仅仅是从模式上改变医疗行业,而是从技术和数据层面彻底颠覆这个行业。

中信证券执行总经理路明也表示,产业和资本两条腿走路会带来聚集的效应,BT与IT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整体行业的发展。作为投资者,他也提醒想要上市的初创企业,一定要从顶层设计去谋划好企业长期的发展道路,比如在选择投资方、合作伙伴时,尽可能选择一种干净简洁的方式。因为中国资本市场,每天的交易市值都是爆发式的增长,如果企业前期的发展,没有做好整个路线图的规划,走了一些弯路,或者有了一些灰色地带的东西,在上市之前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3.行业乱象 亟需监管

从应用前景来看,基因大数据着实诱人,它的确可以为包括肿瘤在内的不少疾病带来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和判断。但在基因数据化的同时如何保证基因安全,同样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实际上,在我国,基因检测服务也仅仅是局部放开,或者是在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试验,市场上所谓基因全序列的监测分析大多都是以打擦边球的形式存在。而相较于技术问题以及昂贵的检测费用,基因检测更多的问题出现在伦理和监管上。

2014年2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卫生计生委就叫停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行业标准缺失是叫停的主要原因。“从行业监管或者政策上讲,应该是鼓励发展的。因为发展的趋势不可改变,但是行业监管要走到前面去,对行业一刀切叫停,会耽误中国在这个领域的进步和水平的提升。”刘小林说。

虽然2015年1月二代基因测序政策放开,国家卫计委还制定了《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与诊断技术规范》,但是目前基因测序行业还是无序、盲目发展的。“很多企业无牌无照,做各种不道德事的都有,招摇过市的也有。”刘小林说,全国有700家企业在做基因测序服务,但是其中有牌照的就只有13家,整个行业乱象丛生,而且还在持续。

“在行业监管方面,国家要尽快建章立制,同时要扶正驱邪,扶持那些真真正正有技术、有研发能力、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企业。”刘小林说。要扶持这些企业,就要有一个专家委员会进行评断,要严格把控临床实验,企业需要具备一定资质才可以做临床实验,“现在有很多企业打着各种旗号找我们路演融资,实际上没有任何资质,可能就是在国外拿了一个技术,或者一个协议就过来做。


来源:南方日报

声明:数据猿尊重媒体行业规范,相关内容都会注明来源与作者;转载我们原创内容时,也请务必注明“来源:数据猿”与作者名称,否则将会受到数据猿追责。

刷新相关文章

#榜样的力量#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医疗服务系统丨数据猿新冠战“疫”公益策划
#榜样的力量#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医疗服务系统丨数据猿新冠战“...
#后疫情时代的新思考#构建工业互联网新生态,在疫情“新常态”下砥砺前行丨数据猿公益策划
#后疫情时代的新思考#构建工业互联网新生态,在疫情“新常态”...
疫情之下获中电科基金、元起资本投资,齐治凭什么?
疫情之下获中电科基金、元起资本投资,齐治凭什么?

我要评论

精品栏目

[2017/12/19]

大数据24小时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周周看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投融资

More>

[2017/12/18-22]

大咖周语录

More>

[2017/12/13-20]

大数据周聘汇

More>

[2017/12/12-19]

每周一本书

More>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