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林大数据CEO程宏亮:创造需要数据,数据需要尊重
谈谈科技TanTan | 2016-04-08 11:30
【数据猿导读】 在2010年美林开始转型做大数据的时候,大数据这个概念并不像现在一样流行,他们固执的认为大数据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无限想象,所以他们想提供一个能够将工业大数据应用并带来卓越解决方案的服务,这个愿景支撑他们一路走到现在

对于CEO程宏亮来说,他的光环就是美林大数据,一路锋芒之下,是不停歇的审视、思索、反刍、磨练。
他不只是大数据领域内的专业导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更代表着一代本土企业家的努力与坚韧。在当下大数据行业经历急剧变化的阶段,数十年的沉淀,加上始终冲在一线的敏锐,让程总在这个临界点的思考独特而典型,其中的反思和探索,不只带来了当下少有的思辨和冷静,也成为一桌少有的干货满满的思维体验。
真正的大数据是一种高维度的思维方式
记者:您如何理解大数据?
程宏亮:大数据其实是一种思维,过去的思维是基于历史看现在,而大数据的思维模式是基于未来看现在,这两个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大数据主要是两个词:一个是数据,一个是大,数据,一个词叫大数据,数据是低维低量,另一个是低维海量,而大数据是高维海量。所以说这个东西是颠覆式的。包括军事也是如此,过去的军事是基于时代演习。现在的军事是数字的模拟、仿真、演练 。另外单维数据是预判, 但是对于多维数据,两个预判有交叉点,这两个数据产生的就是化学反应 ,现在大数据普通大众能感受最深的就是智能的精准营销,但精准营销的时候要看两步变化,今天你感兴趣这个,推荐的东西一定是要关联。
目前大数据泡沫严重,但我们应该清醒
记者:大数据目前有泡沫吗?
程宏亮:大数据的泡沫化非常严重,泡沫主要来自于三大方面,第一:大数据并不是万能的,但有人把它吹成了万能,第二:大数据有大数据的核心,一些非大数据却打着大数据概念的事情在干扰市场。第三:作为专业的大数据提供服务商一定要明确的是,大数据的技术在哪里,怎么推进产业变化。
人工智能的背后是数据的驱动,讨论人工智能能否超越人类目前无意义。
记者:如何看待阿尔法狗围棋获胜事件?
程宏亮:首先第一点:阿尔法狗的公司前身是一家被谷歌收购的很小的公司,但却做了一件非常有影响力的事情,说明小公司也有大能量,谷歌未必见得能做这么好。第二点:人工智能的背后其实是数据驱动,人下围棋最多看三四步,机器下围棋可能看几十步或上百步,在机器的身上和人身上有很多点是不一样的,人拼记忆拼不过机器,但是人有情绪,有创造力,机器的失误相对少一点。我们其实对机器的恐惧的是,它会不会出很多意外的事情,不受掌控。阿尔法狗其实是人类关于围棋的精华的结晶,通过技术的手段表现出来,实际上李世石不是跟机器在下棋,而是跟若干个大师再下棋。这个背后就两点大数据、人工智能是能把思考的事情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大数据具有弯道超市效应,但超越并不代表我们能。
记者:能举例说明大数据对社会变化存在的巨大意义吗?
程宏亮:大数据跟别的产业不一样,大数据是和每个人相关的,只要是未来能数据化的东西,一定会被大数据颠覆。未来出现的一些历史学家,不见得他自己是满腹经纶的,而是他把历史结构化。大数据这件事情并不是简单的和某些产业发生作用,而是让这个社会发生作用。像过去我们和美国之间的差距,比如说信用体系建立的差距,在中国是没有信用体系的,但是也许5年以后中国的信用的体系超过美国。虽然你现在可能不相信,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美国的信用体系来源于工资、社保、医疗、你信用再好,但总有瑕疵。虽然国内这个阶段目前没有信用体系,国家的社保数据不能用,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法,根据你在网上的购物记录,建立你的信用。也许2018年政府愿意开放数据,那我们的信用体系就有两个,一个是根据互联网,一个是美国式信用体系。所以有可能我们的信用体系会更加完善,所以大数据让我们有了更多弯道超车的机会,或者说有很多化学聚合的效果。
工业大数据其实就是物联网的事
记者:美林是专注于工业大数据,工业大数据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程宏亮:对于大数据来说不光是人能产生大量数据,设备也能产生大量数据。你在驾驶舱看到的仅仅是你关心的数据,其实这些数据是为了给背后的人看,实际上在军工这些设备里,你必须把这些数据采集下来,对他进行分析。 能分析出来多少东西,对生产厂商为用户服务,为生产未来提供重要依据,这个就是物联网。这个就是工业大数据,物联网实际比互联网还要大。再比如说互联网解决的是流通+沟通的问题,但你家水表互联网是不知道的吧,而美林就是这方面工业大数据大数据研发的领导者,产业方面应用的领导者。
机遇和努力一样重要,
但努力的时候机遇会多一些。
记者: 美林如何迈入大数据的行业,中间又存在什么样的契机呢?
程宏亮:美林原来是做行业信息化的企业,我们做这个信息化过程宏亮中 发现很多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但是没有人去用。变成了一个鸡肋,虽然那个时候不会想着建系统。但我们从08,09年隐隐感觉到对数据的尊重和对数据挖掘价值就要来了。过去认为国外知道我们的部分信息,斯诺登事件出现之后,我们发现都是透明的。作为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大国来讲,你怎么去竞争?人家为什么会知道这么多呢,就是因为大量的数据采集分析,中国需要自己的大数据平台,安全,自主可控,这是美林的方向,我们自从做大数据以来非常辛苦,尤其是早期,因为可能对,也可能不对,并且大数据这个领域并不是立即就能产生效益,但我们认定了这注定会是一场浪潮,幸运的是这个浪潮12年就来到了,所以机遇很重要,但往往努力的时候机遇会比较多一些。
来源:谈谈科技TanTan
我要评论
活动推荐more >
- 2018 上海国际大数据产业高2018-12-03
- 2018上海国际计算机网络及信2018-12-03
- 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将于2018-09-26
- 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62018-06-21
- 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2018-06-21
- “无界区块链技术峰会2018”201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