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人物展】奇点云创始人张金银:选择+创新,造就企业进化
StartDT | 2024-07-03 21:50
【数据猿导读】 本文由StartDT CEO、奇点云创始人张金银投递并参与由数据猿联合上海大数据联盟共同推出的《2024中国数智化转型升级先锋人物》榜单/奖项评选。

张金银
本文由StartDT CEO、奇点云创始人张金银投递并参与由数据猿联合上海大数据联盟共同推出的《2024中国数智化转型升级先锋人物》榜单/奖项评选。
当数据被列为生产要素,甚至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产;当世界依旧充满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我们应该做怎样的数据科技公司?
我曾经在一场发布会上讲过:“你选择什么市场去做定向累积,选择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决定了你进化的方向。”
如果说“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带来物种进化,与之相似的,“选择+创新”造就企业进化。过去的经验证明,作为数据科技服务商,不应“大炮打蚊子”,盲目给客户提供远超实际需求的技术和方案;不应“鸡同鸭讲”,而要充分理解客户语言、深入客户业务场景;不应“只顾憋技术大招,忽视商业亮点”,让客户承担“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压力和风险,而要陪伴客户在基建的同时,挖掘数据驱动商业的亮点。
我在2016年冬天创立奇点云的时候,就将“独立第三方”、“站在技术与商业交叉点”、“自主可控”作为公司始终不变的三个选择,这三个选择让奇点云不断进化、茁壮成长,获得客户、资本和行业的认可。
第一个选择:独立第三方,和客户站在一起
这句话实际上意味着“成为客观中立的独立第三方公司”,帮助客户搭建他们自己的数据云。
我在刚开始创业时,很多大厂找到我们,希望做战略投资,可以给我们带业务。“拥抱大厂”毋庸置疑能降低创业启动的难度,但我们的选择是做独立第三方、不站队。
这个选择是“难而正确”的,因为当我们选择和客户站在一起,做好独立第三方,帮助客户构建他们自己的数据能力和数据云,客户就会选择跟我们站在一起。正反馈就是这样发生。
具体来说,我们对自身有三个要求:
其一,不断帮助客户降低使用数据的门槛,希望客户使用我们的产品能像使用Excel那么简单。大模型等AI能力已经极大程度拉近了我们和未来的距离,或许未来甚至可以只通过一个聊天框,完成现在很复杂的数据分析工作。
其二,帮助客户提升商业智能的水平。我们陪伴客户走过从“看数据”到“用数据”,并将进一步构建企业自有的数据智能。数据是AI的基础,同时,AI也大幅提升了企业消费数据的能力,二者相辅相成,将不断激活客户的生产力。
其三,确保选择权永远属于客户。无论是数据还是资源消耗,我们不断迭代产品,来确保客户能哪儿便宜用哪儿、哪儿好用用哪儿,保证数据可以按设计完成安全合规的流动。
第二个选择:站在商业与技术的交叉点
怎么理解?有三层含义:
其一,不能“大炮打蚊子”。
过去我在大厂负责大数据产品的商业化时,好不容易和客户谈成了。客户问:“要准备多少台服务器?”我当时回复,需要100多台管控节点。
客户懵了,为什么管控节点需要100多台?这得多少钱?
从技术实现上来看,对于5000台规模的服务器来说,100多台管控节点并不多。但根本问题在于,和大厂的海量数据不同,当时绝大部分客户并没有这么大的数据量,直接上5000台服务器如同拿大炮打蚊子。
因此创业之初我就与CTO说,不要做超过100台(服务器)的功能,一定要匹配客户当下最迫切的需求,把100台以下的能力做好。
其二,不要“鸡同鸭讲”。
我们技术出身,对我们的技术也很自豪,容易给客户滔滔不绝地讲述技术有多好、多先进,而客户更看重痛点与场景。如果不懂客户的业务,就无法和客户对话,从业务问题中剖析出数据问题所在。
这也是为什么奇点云设置行业线、聘请了非常多的行业专家,能听懂客户语言,并把客户的要求切实转化为产品落地。
其三,不要“只顾憋技术大招,忽视商业亮点”。
做数据技术,尤其是底层基础设施,是一件需要长期耐心投入的事。因此很多同学更喜欢“憋大招”、一鸣惊人。但从客户视角,我们不能让客户不停投入而看不到产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客户在其企业内部也会因此承担过多压力。
因此我们在帮助客户构建底层数据基础设施(数据云)时,往往也陪伴客户挖掘数据驱动商业的亮点,通过明星场景帮助客户看到数据给业务带来的变化。
第三个选择:自主可控
2004年,我加入阿里巴巴,带队建立了阿里史上第一个数据仓库。那时没有好的选择,只能使用国外大公司商业化成熟的产品,也即标准的IOE架构(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
伴随阿里集团业务爆发式增长,数仓所需节点也从2004年的几个涨到了2008年的20多个,我们变成了全亚洲最大的Oracle RAC集群——甚至被Oracle视为标杆案例来宣传。
然而这对阿里来说如何?当时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仍然沿用IOE架构,几年后阿里的预计营收还远赶不上IOE的支出——更无奈的是,这笔高昂的费用都由海外企业收入囊中。因此阿里痛下决心,2010年起不再购买小型机,我也在数仓领域着手“去IOE”。
2022年,包括Oracle、SAP、苹果在内的许多海外科技巨头暂停了在俄业务,GitHub甚至开始封锁俄罗斯开发者账户,限制俄罗斯地区访问。
“我们选择购买海外成熟的、商业化的科技产品,还是自主研发?”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只看短期效益。中国拥有全球第二的数据量,要想真正将海量数据转化为资产、发挥价值,就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让中国人能有自己国产的数据处理软件可选、可用,一直是我的梦想,也是奇点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因此我们不断持续推进和国产研发软硬件的互认证,推出了兼容国产环境的产品,做了大量的压测并证实性能过硬。我们要让数据技术产品能跑在国产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上,且性能毫不逊色。
推进关键技术国产化,是DT时代中国企业自由发展的必然选择。
做到“国产替代”还只是第一步。我认同的“国货之光”,不是因为民族情怀而被选择,也不是因为没得选择而被选择,而是它真正能为客户解决数据难题,建立起客户自有的数据能力——客户可控才是自主可控。
上述三个选择,延伸出了无限的进化之路。以“普惠大数据”为初心,我们陪伴客户不断前行,创新不断发生,让我们更为特别。
创新发生于客户进化的数字化场景。
伴随客户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行业场景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数据系统从边缘走向核心,它承担的责任与以往已大不相同。用最简单的话来说,现在的数据系统不能宕机。这也是倒逼数据科技公司不得不持续升级产品性能,确保产品具备更高的可靠性、可用性、可服务性,并提供完善的服务保障,完成自身的进化。
创新发生于我们攻克的一个个数据技术难题。
人工智能、大模型、数据安全等前沿技术的应用都是我们需要攻克的难题,并且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我曾带领我的算法团队应用ChatGPT同源的Transformer算法,构建合规安全算法,智能识别7类安全事件,并拿下CCF BDCI数字安全公开赛“大数据平台安全事件检测与分类识别”冠军,新技术的应用正是我成功的关键。
创新也发生在新机会来临的时刻。
近年来,AI爆火,各大企业都在研究将AI的技术应用在自己的产品中。自2019年我们提出“AI驱动”以来,就在持续探索人工智能与数据的双向赋能。直至今日,我们已率先落地数据云赋能AI开发的案例,将AI能力和算法模型应用到数据产品中,包括智能运维、提升OneID效率等。
AI for StartDT, StartDT for AI. 当智能涌现,奇点临近,我们是先做好准备的人。
·申报人“张金银”简介:
张金银,花名“行在”,奇点云创始人、StartDT CEO,20 余年资深数据专家。2004年,张金银以数据技术专家身份加入阿里巴巴,开启了12年的阿里大数据之路,深度地参与了阿里从数仓到数据平台、数据中台的全历程。他曾任阿里巴巴第一任数据安全小组组长、阿里云大数据事业部总监,是阿里巴巴集团第一个数据仓库建立者,也曾主持建立淘宝消费者信息库(TCIF)。2015年,创立阿里云数加(现阿里数据中台DataWorks),带领团队将数智能力外化给社会。同时,他也拥有ID-Mapping和数据交换等20多项大数据方面专利。
带着“普惠大数据”的梦想,2016年张金银创立奇点云,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商业。2022年,主导完成奇点云与国内分析云领军者GrowingIO的并购重组,以StartDT“数据云+分析云”助力客户成功实践数字化转型,激活数据价值。
至今,StartDT已服务1500+客户,覆盖泛零售、制造、金融、政企等领域,以数据驱动增长,让商业更智能。
奇点云
奇点云(StartDT),大数据基础软件提供商,旗下有“奇点云”、“GrowingIO”两大品牌。 以自主研发的数据云操作系统为核心,提供自主可控的数据产品与全链路服务,陪伴客户成功实践数字化,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面向DT时代的竞争力。
★以上由张金银投递申报的观点性文章,最终将会角逐由数据猿与上海大数据联盟联合推出的《2024中国数智化转型升级先锋人物》榜单/奖项。
该榜单最终将于7月24日北京举办的“2024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发展论坛——暨AI大模型趋势论坛”现场首次揭晓榜单,并举行颁奖仪式,欢迎报名莅临现场
来源:数据猿
刷新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不容错过的资讯
大家都在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