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第一股”出门问问如愿登陆港交所,能否喂饱饥饿的“序列猴子”?
原创 王茜茜 | 2024-04-24 15:19
【数据猿导读】 创立十二年后,历经两次递表,出门问问终于迎来了上市。这家由前知名谷歌研究员李志飞创立的专注于提供人工智能服务和智能设备的公司,于今天正式亮相港交所,股票代码 “2438” ,成为“AIGC 第一股”。
创立十二年后,历经两次递表,出门问问终于迎来了上市。
这家由前知名谷歌研究员李志飞创立的专注于提供人工智能服务和智能设备的公司,于今天正式亮相港交所,股票代码 “2438” ,成为“AIGC 第一股”。
截至 4月 24 日 10:40,出门问问的股价为3.1港元,市值 46.09 亿港元。
此前,总部位于北京的出门问问已完成五轮融资,累计筹集资金7500万美元,估值达到7.5亿美元。红杉中国、真格基金、SIG、完美光学有限公司、歌尔科技、大众汽车和谷歌等重量级投资者参与了投资。
在这次IPO中,两家国企,中关村国际有限公司和南京经开聚智科创投资合伙企业,作为基石投资者共同认购了9500万港元。
本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的44.3%将于未来三年用于扩大多模态大模型“序列猴子”的规模;35.7%将在未来三年用于解决方案开发和市场扩张。
从智能设备公司到AI解决方案供应商
出门问问的核心团队包括前谷歌员工、AI专家、前诺基亚员工以及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和清华大学等知名机构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
公司创始人李志飞是科技行业的知名人物,以其在AI领域的贡献而著称。
2010年从约翰霍普金斯取得博士学位后,李志飞便加入谷歌总部担任研究员,主要从事机器翻译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参与开发了被学术界广泛采用的开源机器翻译软件“Joshua”。
2012年,怀揣创建中文版Google Now的愿景,李志飞离开谷歌,回国创办了出门问问。Google Now是Google在同年推出的智能个人助理服务,最初集成在Google搜索移动应用中,后来逐渐融入到更多的程序中。
(李志飞 图片来自网络)
出门问问致力于推动移动语音搜索技术的创新,所有旗下产品,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扬声器和耳机等系列智能设备,均搭载公司自主研发的AI技术。
根据公司向香港交易所提交的最新招股说明书,截至2023年,出门问问的旗舰产品TicWatch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显著成就,自2020年起在超过100个国家累计销量已超过100万台。
(TicWatch Pro 5)
尽管销量可观,但面对小米、百度和华为等科技巨头的激烈竞争,它的智能硬件业务在扩张过程中曾一度面临财务压力高企的困境。2019年,李志飞意识到这种“越扩张越亏损”的状态是不可持续的,于是大刀阔斧地精简运营和节省开支,将公司员工规模从1000人削减至500人。
幸运的是,近年来由OpenAI的ChatGPT等创新成果引领的AI技术热潮,让在自然语言处理和人机语音互动领域有深入积累的出门问问,获得了业务转型的契机。
随着业务重心向AI解决方案转变,出门问问的智能设备及其他配件所贡献的营收比重已从2021年的85%降至2023年的32.3%,而整个AI业务(包含针对个人用户的AI解决方案和针对企业的AI解决方案)的营收占比从2021年的15%升至2023年的67.7%。
企业AI解决方案,第一大营收来源
在出门问问向港交所提交的最新招股书里,AI解决方案的营收从2021年的人民币5951.9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人民币3.03亿元,到2023年达到人民币3.43亿元。
相应地,它在总营收中的份额也大幅增加,从2021年的15%跳升至2022年的60.6%,进一步增至2023年的67.7%。
推动这一增长的主要是企业级AI解决方案,涵盖汽车、金融、科技、媒体、电信、医疗和零售等多个行业。营收从2021年的人民币5269.7万元增至2022年的2.63亿元,但在2023年出现小幅下降,跌至2.26亿元。
在最新提交给香港交易所的招股书中,出门问问指出公司营收的下降主要是由于与“汽车子公司A”签订的知识产权(IP)协议营收减少所致。
招股书中未明确指出“汽车子公司A”的具体名称,但根据公开资料分析,应为大众的子公司。大众于2017年通过其子公司对出门问问进行了投资,并与之成立了合资企业。这一战略合作为出门问问带来诸多益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大众旗下20%的车辆都采用了出门问问的智能汽车系统。
然而,合资关系未能长久地维持下去。2022年,双方进行了股权互换,出门问问将其在合资企业中的股份转让给大众,并从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处回购了自己的股份,使得该合资企业最终成为大众的全资子公司。
在这次交易的一部分中,出门问问将与车载语音对话系统相关的部分IP权利转让给了大众汽车。根据招股说明书的数据,这些IP协议在2021年至2023年间为出门问问带来了可观的营收,分别为人民币320万元、2.13亿元和1.39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0.8%、42.6%和27.4%。
尽管与大众解除深层联系对营收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也为出门问问与其他全球及国内顶尖汽车制造商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创造了机会。公司在招股书中透露,已与多家汽车制造商建立了技术合作协议。
自研大语言模型“序列猴子”,驱动面向消费者的AI解决方案
出门问问的AIGC解决方案,即面向消费者的AI服务,虽然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不高,但增长速度颇为显著。
2021年,AIGC业务营收占总营收的1.7%,到2022年增长至8%,并在2023年达到23.2%,分别对应的是682.2万元、3985.7万元和1.18亿元的营收。
AIGC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系列针对内容创作者的工具。其中包括AI配音助手“魔音工坊”以及它的海外版“DupDub”、AI写作助手“魔撰写作”和“奇妙文”、AI数字人“奇妙元”等。
据出门问问介绍,截至2023年,AIGC解决方案矩阵在全球累计注册用户超过1000万,其中包括80多万名累计付费用户。
在这些AIGC解决方案的背后,是出门问问在2023年推出的自研大语言模型“序列猴子”(Sequence Monkey)在发挥作用。
这个颇具趣味性的名称,源自数学家埃米尔·博雷尔在20世纪初提出的“无限猴子定理”。该定理指出,一只猴子如果在打字机上随机敲击键盘无限长的时间,理论上最终能够打出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任何文本。
之所以选择“序列猴子”作为其语言模型的名字,意在表达一个相似的理念:即通过向“机器猴子”输入大量的文本数据并进行大规模的算力训练,它就会成为智能的“序列猴子”。
“序列猴子”是出门问问基于其2021年推出的文本处理算法UCLAI上产生的多模态大模型。与UCLAI相比,“序列猴子”支持生成图像、3D内容,语音生成以及语音识别等多种功能,具有利用更多训练数据以及处理更复杂任务的能力。
在推出统一的多模态大模型"序列猴子"之前,出门问问的AIGC解决方案采用多个专用模型,如"魔音工坊"使用语音识别合成模型、"魔撰"使用文本理解生成模型及"奇妙元"采用数字人生成模型等。各个模态是独立的,这导致在处理跨模态任务时可能遭遇信息损失和效率低下。
通过“序列猴子”,出门问问将声音、图像、文本等多模态任务整合到单一大模型中进行训练和部署,从根本上降低了跨模态信息损失,显著提高了研发效率。
与坐拥1750亿参数的OpenAI GPT-3相比,仅拥有数百亿参数的“序列猴子”显得不够“强大”,但也足以支持出门问问产品线里多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受微软Copilot项目的启发,即把AI功能整合进Microsoft 365系列产品,如电子邮件、Excel、PowerPoint和Word,出门问问也推出了自己的AI CoPilot。
这是一个融合了软件和硬件功能的AI助手,由“序列猴子”提供技术支持。AI CoPilot专注于语音交互和内容生成技术,旨在为全球内容创作者、企业和普通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的智能服务,满足他们在日常工作和创作中的需求。
AI CoPilot将在出门问问为人工通用智能规划的三大商业化场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1. 赋能企业、专业内容创作者及普通用户的AGI软件服务;
2. 具有强大端到端连接能力且显著改善用户体验的AGI赋能硬件;
3. AGI模型服务,通过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I),使不同的应用程序能够产生新的收入来源。
智能设备和配件仍然是AI商业化的实用途径
智能设备和配件并未因AI解决方案的营收超越而退出舞台。相反,它们依旧是一个最为实用的AI商业化渠道。商业化正是现阶段大部分AI公司都面临的挑战。
在过去几年中,智能设备和配件的营收虽然呈下降趋势,但依然在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别创造了3.38亿元、1.97亿元、1.64亿元的营收。
智能设备和配件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比较亮眼。德国和美国是该公司最大的两个市场,2023年营收分别为3235.7万元和2403.5万元,相比之下,中国大陆市场只带来了744万元的营收。
出门问问的竞争优势在于将自研AI技术与智能设备无缝整合,这也是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目前,智能穿戴式设备,如TicWatch,和智能家居,如跑步机等已经集成了最新的AI技术。
展望未来,公司致力于推进其AI技术并继续将其整合到设备产品线中,确保其硬件产品持续创新和吸引力。
激烈的竞争和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去年5月,出门问问首次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随着6个月失效期满,该公司在12月迅速更新了财务数据并再次递交了申请文件。
凭借港交所“AIGC”第一股的称号,出门问问更是在上市前就将关注度拉满,并且成功地利用这股AI热潮吸引了资金支持:首日发售超额认购8倍。
然而,值得留意的是它不仅正面临着激烈竞争,还存在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在中国的AI竞赛中,大大小小的科技企业竞相推出自家的大模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已有超过100个模型在争夺注意力,其中由百度、阿里巴巴和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开发的模型,凭借其强大的资源和技术力量占据了领先地位。
例如,百度的自研模型Ernie不仅提升了搜索引擎的智能水平,还深入到内容创作、智能驾驶乃至智能硬件领域;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模型则融入了其广泛的云服务、电子商务和智能音箱产品;而华为的盘古模型已经被整合进了其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多种硬件中。
尽管出门问问在语音交互这一细分市场中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但在与行业巨头的竞争中,这一优势不足以构筑起坚固的防线。
通俗来讲,在大模型的竞赛中,核心竞争力往往归结为“大”——即更大的模型参数规模、大量的数据和足够多的GPU——而这些都离不开大量的财务投资。
在招股书里,出门问问也承认目前AI行业中的激烈竞争以及持续研发投资带来的财务压力,是公司运营所要面临的主要风险。
研发支出从2021年的9.15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1.87亿元,再到2023年的15.48亿元。这种激增主要源于研发团队的扩张和与大语言模型开发相关的成本上升。截至2024年3月26日,研发团队占出门问问总员工数量的55.0%。
与之对应的是不容乐观的经营状况。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承受了人民币1.35亿元和6.18亿元的运营亏损之后,出门问问在2022年短暂反弹,实现了7.16亿元的运营利润,但在2023年又滑入4.78亿元的亏损泥潭。
到2023年年底,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1.44亿元,面对高达45.17亿元的流动负债,导致净流动负债高达41.21亿元,显示出严重的流动性风险。
在招股书中,出门问问指出其流动负债主要由或然赎回优先股和普通股构成。根据协议约定,公司一旦成功上市,这些源自此前多轮融资活动的或然赎回优先股及普通股将自动转换为普通股,不再计入负债。
虽然这在名义上减轻了负债,但出门问问仍面临多重流动性风险。现金流压力、股息支付义务、以及市场的不确定性均可能影响股份转换的实施与效果。此外,持续的资金需求和资本市场的反应可能进一步压缩流动性。
“当前流动负债水平较高可能会导致流动性风险,且不能保证流动负债水平未来会有所改善。” 出门问问在招股书中补充道。
在持续亏损和资金短缺的困境下,近五年未获新投资的出门问问不得不将目光投向香港资本市场,以囤积足够的“粮草”继续战斗。
此外,出门问问还在招股说明书中提到,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中国复杂多变的监管环境以及潜在的知识产权争议也将给公司的运营带来潜在风险。
根据出门问问招股书引用的来自灼识咨询的数据:2022年,在中国整体AI市场中它仅占有0.3%的份额;在语音和NLP软件领域,它的市场份额1.4%,位列第三。
灼识咨询预测,到2027年,中国AI市场规模将增长至6448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27.1%。出门问问或许有望乘着这股东风提升市场份额和行业影响力。
出门问问借力资本市场,用当前AI热潮获取更高估值和定价权,一举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AIGC公司。但更大的挑战或在于上市之后,届时它的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将受到资本市场的严格审视和考验。
尽管AI领域备受资金青睐,但大模型仍难以克服"幻觉",距真正革新工作流程尚有距离。即便对于OpenAI、微软和谷歌等科技巨头而言,实现AI的广泛应用和盈利也并非易事。对于出门问问而言,“AIGC第一股”这个故事也不好讲。
来源: 数据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