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坐牢两年半,这家公司连亏20亿,悲剧了!
原创 Bugle-X | 2024-01-29 21:17
【数据猿导读】 在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原董事长兼总经理邵学判刑坐牢之后,主业为法律科技、政企数字化、教育信息化的上市公司华宇软件,在亏损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在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原董事长兼总经理邵学判刑坐牢之后,主业为法律科技、政企数字化、教育信息化的上市公司华宇软件,在亏损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26日,华宇软件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全年营收17-18亿元,净亏损12亿-13.4亿元,同比上年减少22%-36%。
去年半年报显示,华宇软件上半年实现营收6.3亿元,同比下降25.5%;实现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亏损扩大。具体到业务,华宇软件上半年新签合同7.6亿元,同比下降24%;期末在手合同额19.8亿元,同比下降19%。
2022年,华宇软件实现营收22.2亿元,同比下滑61.4%;归母净利润-9.8亿元,同比下滑434%,为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与此同时,投资者索赔正在征集当中,一旦华宇败诉,将面临巨额赔偿。二级市场上,两年巨亏20多亿元的华宇软件一路跌跌不休,距2020年2月的高点,股价已跌去五分之四,最新市值50亿元左右。
对华宇软件而言,邵学一案正是当头一棒,成为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脱胎清华紫光,创业板第四家
华宇软件的前身为紫光华宇,紫光华宇的前身为清华紫光软件中心,隶属上市公司紫光股份,主业为应用软件开发。在清华紫光软件中心创办之初,邵学便为关键人物。
1961年出生的邵学,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毕业之后,邵学进入清华校办企业紫光集团工作,历任紫光天华电子总经理、清华紫光软件中心总经理。
2001年,清华紫光软件中心以净资产+现金的方式设立紫光华宇,占股65%,邵学出任紫光华宇总经理,占股5%。
两年后,邵学兼任公司董事长,成为紫光华宇一把手。2004-2006年,经过一系列复杂迂回、眼花缭乱的股权转让,紫光华宇与紫光集团、紫光股份彻底脱钩,再无任何股权关联,邵学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
2006年,新三板问世之后,紫光华宇成功挂牌,成为新三板首批科技新贵。2009年,在新三板科技公司转板的热潮中,紫光华宇首家获批转板,两年之后成功过会,成为新三板第五家IPO获批企业。
2011年10月,紫光华宇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募资5.15亿元,成为创业板第四家上市公司。2013年,紫光华宇正式更名为华宇软件。
司法大数据平台,全球第一大
上市之后,华宇软件聚焦于法律科技,在司法-检察信息化领域市占率第一。法律科技融合法学研究、司法实务、信息技术,是电子政务的细分板块。多年以来,华宇软件见证了法律科技从IT到DT,再从DT到AI的演进,发展壮大成行业龙头。
在智慧法院领域,华宇软件为最高人民法院打造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汇聚1.4亿案件数据,7000万份判决文书,为全球最大的司法大数据中心。平台上线之后,全面覆盖国内3500多个地方法院,服务12万法官,被评为“数字中国十大标杆”。
决策式AI兴起之后,华宇软件迅速跟进,研发“华宇法律AI平台”,推出国内司法判决领域第一个AI助手“睿法官”。“睿法官”可以模拟法官思考,代替法官完成一系列伴随式、精准式司法审判事务性工作。面向检察院、纪检监察系统,华宇软件又推出“睿审”AI助手、“晓督”AI助手。
在全盛时代,法律科技占比营收七成以上,是华宇软件的业务核心。
完成司法-检察信息化布局之后,华宇软件又向政企数字化赛道延伸,打造第二增长曲线。2017年3月,华宇软件以现金+发行股票的方式,作价14.88亿元收购联奕科技100%的股权,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玩家。
2023年上半年,在华宇软件的三大主营业务中,法律科技占比56.58%,政企数字化占比28.73%,教育信息化占比14.69%。
连发两起大案,董事长以身试法
2020年2月,华宇软件创下33.99元/股的最高价,对应市值接近250亿元。一年之后,邵学案发,华宇软件一夜间跌下深渊。
邵学东窗事发是在2021年3月,因涉嫌行贿被北京市监委实施留置。第二天,华宇软件便接到了相关通知,但公司延迟五个月后才在8月发布《关于公司重大事件的公告》,披露邵学涉案一事。由于未按规定披露相关事项,深交所对华宇软件予以通报批评,北京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将相关违规行为记入诚信档案。由于这一骚操作,邵学案发后,华宇软件又沦为集体维权对象。
2023年6月,北京海淀区法院最终宣判,华宇软件犯单位行贿罪,判处罚金300万元;邵学犯单位行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罚金30万元。
实际上,邵学不是华宇软件唯一的涉案人。2022年3月,华宇软件对外公告,全资子公司华宇信息董事长朱相宇被纪检监察机关留置调查。2022年,华宇信息营收15.1亿元,占比华宇软件营收68%。朱相宇被抓,对华宇软件又是一记重击,可谓祸不单行。
连续发生邵学、朱相宇两起大案,华宇软件2022年的报表惨不忍睹,法律科技、教育信息化、智慧政务三大业务的营收同时崩塌式下滑,同比分别减少54.7%、32.8%、81.0%。
人事更迭,大模型救得了华宇?
邵学2021年3月被抓后,华宇软件董事会决定由董事、副总经理赵晓明代为履行董事长、总经理职责。一年半之后的2022年8月,华宇软件终于完成董事会换届,郭颖当选为董事长,王琰被任命为总经理。经过持续三年的折腾、动荡,华宇软件好不容易才稳定下来。
AI大模型兴起之后,华宇软件决定跟进,在去年7月发布法律垂直大模型“万象”,9月迭代至2.0版。万象大模型包含法律问答、公文智写、类案检索、阅卷分析等功能,可用于法院、检察院等2B场景,企业法务、法律咨询等2C场景,正与多个客户进行共创试点。
去年12月,华宇软件又在投资者交互平台披露,公司正投入研发教育AI大模型,未来产品主要内置于学生服务类场景、教师服务类场景,如招生迎新系统、一网通等。
麦肯锡去年6月发布的行业报告预测,法律专业领域未来60%以上的工作可通过生成式AI实现自动化。
华宇科技一度是国内最大的法律科技公司,似乎又站到了法律AI的风口。然而,接连发生邵学、朱相宇案件,又面对投资者集体索赔的风波,巨亏两年的华宇科技依旧风雨飘摇。
邵学长期从事法律信息化,一度功成名就,最后却以身试法,身败名裂,可为后来者戒。
来源:数智猿
我要评论
不容错过的资讯
大家都在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