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亿诈骗“承兴案”风波再起,京东与诺亚财富开撕!

【数据猿导读】 京东与诺亚财富之间的争端成为最近人们关注的焦点。12月4日,京东方面通过官方微博发表声明,在“承兴案”中,公司作为毫不知情的受害者,遭受了历时四年的恶意诉讼,导致公司声誉和权益受到重大损失。

300亿诈骗“承兴案”风波再起,京东与诺亚财富开撕!

京东与诺亚财富之间的争端成为最近人们关注的焦点。

12月4日,京东方面通过官方微博发表声明,在“承兴案”中,公司作为毫不知情的受害者,遭受了历时四年的恶意诉讼,导致公司声誉和权益受到重大损失。

声明中指出,在承兴系合同诈骗中,承兴系公司使用了假冒的京东公章、假冒的京东员工、假冒的京东系统和虚假的交易数据,成功欺骗了号称“全球综合金融平台”的诺亚财富及其旗下的歌斐资产。

京东方面批评歌斐资产的尽调工作存在缺陷,投融资管理出现漏洞,公司高管接受了承兴的贿赂,导致投资人蒙受重大损失,认为诺亚财富未尽到相应责任和义务。

承兴案_京东_诺亚财富-1

对于京东的声明,诺亚财富于同日晚间通过官方微博发表声明回应,指出该案件发生于四年前,并于近期开庭审理。

诺亚财富在声明中表示对京东集团的激烈声明感到不解,并呼吁京东集团以合法合规的方式将自己“100%躺枪”的具体证据递呈法院。

承兴案_京东_诺亚财富-2

“萝卜章”案件始末

那么,这个“萝卜章”诈骗35亿,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最开始是在2019年7月5日,博信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的董事长罗静被警方刑拘,“承兴系”案件大戏由此拉开了序幕。

提到这个话题,那就不得不提及一个关键人物,即罗静。歌斐资产管理公司,是属于诺亚财富旗下,主要为承兴国际巩固相关第三方公司提供供应链融资,总金额达到34亿元人民币。

承兴国际巩固的实际控制人即为罗静,她在极短的时间之内成功收购了三家上市公司,分别为A股的博信股(现名为“*ST博信”)、港股的承兴国际控股(现名为“美好发展”)和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Camsing Healthcare(BAC)。这三家公司统称为“承兴系”。

罗静涉足于京东、苏宁等公司的应收账款业务,其先行垫付货款,并将这些提前垫付的资金以营收账款的形式记录在承兴系公司的财务数据当中。这种交易模式为罗静带来了相当可观的利润,也成为了诈骗案件发生的开端。

罗静首先安排其妹妹制作了两个假章,分别用于冒充京东和苏宁伪造大量的虚假合同,使得应收账款迅速增加。

承兴案_京东_诺亚财富-3

随后,为了混淆调查,罗静指示手下员工冒充京东和苏宁的员工,携带着伪造的公司工牌和访客码进入公司与投资机构进行会面。由于承兴系公司与京东和苏宁有着实质业务往来,员工能够轻松进入这两家公司。

罗静的算盘打得很响,先借款,然后再通过收购上市公司扩大业务,最终填补损失。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由于投资回报低于预期,罗静的资金链开始断裂。为了渡过危机,罗静向诺亚财富的控制人王静波请求发放数十亿的理财产品,但王静波随即报警,导致罗静被判无期徒刑。

这也就为什么罗静被警方刑拘的原因,同时也就有了诺亚财富试图挽回损失,京东、苏宁成为“替罪羊”事件,并且卷入了长达四年的诉讼之中。

2019年7月8日,京东发布公告称,承兴国际涉嫌伪造和京东的业务合同,目前京东已报案。但诺亚财富认为,“承兴国际相关方为京东供应商,双方存在大量长期交易,歌斐已经就这个供应链融资对承兴和京东提起司法诉讼,正在积极配合并尊重司法调查的结果”。公告发出后,诺亚财富股价大跌20.43%。

至此,京东与诺亚财富的纠纷还在持续发酵中。

2019年8月20日,有消息称,在诺亚财富踩雷承兴一案中,京东一名许姓前员工因涉及合同诈骗已经被正式批捕。

消息称,这位姓许的员工曾在京东3C事业部担任采销经理,自2016年起负责推动承兴与诺亚的三方供应链融资业务,并在今年5月突然离职。对此,京东回应称,公司并不了解上述情况,无法确认其真实性。京东确认在警方调查中提供了21份未结账款的确认函,经核实均为伪造。

京东方面没有就该员工是否被逮捕发表评论,但确认该员工已经离职。公司表示,事件已经进入司法调查阶段,建议以司法机关公布的信息为准。

时间来到2020年8月24日,诺亚财富发布未经审计的2020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报告中提到了承兴案的和解计划。

报告提到,决定向投资者提出和解要约,接受要约的投资者将获得一定数量的限制性股票单位(Restricted Share Units,RSU)。这些RSU的期限通常不超过10年。投资者在接受要约时需同意放弃与承兴产品相关的所有未偿法律权利,并不可撤销地免除与诺亚、所有关联实体和个人以及承兴产品有关的任何索赔。

在接受要约后,投资者将获得公司A类普通股。该结算方案于8月24日得到诺亚董事会的批准,每年连续十年的授权发行总额不超过公司股本的1.6%。

刑拘三年后,罗静也迎来了她的一审判决。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二中院)于2022年11月1日做出一审判决,对承兴系公司实际控制人罗静进行了判决,因涉嫌合同诈骗罪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罗静被判处无期徒刑。与此同时,罗静的妹妹、承兴系资金部负责人罗岚因涉嫌合同诈骗罪被判刑十七年半,而其他10名涉案的承兴系员工则分别被判三年四个月至八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根据判决书的显示,罗静掌控的承兴系公司及其员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其与京东、苏宁的供应链贸易关系,采取私刻两家公司印章、伪造合同以及冒充京东、苏宁员工身份,截留并伪造应收账款债权确认文书等手段,骗取了多家单位的财物。

截至案发,骗取被害单位湘财证券、摩山保理、上海歌斐、云南信托、安徽众信共计人民币300余亿元,实际造成上述被害单位经济损失共计80余亿元。

隔空交锋的背后

诈骗案件落下帷幕,但是,诺亚财富与京东的纠葛并未就此结束,其“连续剧”又开始上演了。

2023年11月24日,诺亚财富旗下上海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自言汽车租赁服务有限公司,对“承兴系”公司和京东的诉讼,在上海金融法院开庭审理,寻求向京东索要35亿元巨额赔偿。

对此,京东回应:毫不知情,公司的声誉和权益遭受重大损失。

这场法律战争好像不仅仅是一次公司间的交锋,更是两大行业巨头名声争夺战,亦是对于金融行业稳定性的一场评判。

曾被誉为中国最大的独立财富管理服务提供商的诺亚财富,因多次陷入金融风险事件。这些踩雷事件不仅对投资者造成了巨额损失,也引发了对诺亚财富风控水平的广泛质疑。监管部门在此过程中也多次出手进行处罚。

诺亚财富向京东提出的35亿元赔偿的请求,引发业内的广泛关注。这一请求是否成立涉及多个因素,包括合同签署的合法性、信息真实性等方面。而京东从受害方变为被告,其应如何应对这场风暴,也成为业界关注的一个焦点。

综上,这起案件围绕着诸多复杂的因素,包括合同欺诈、金融诈骗、企业内部管理失职等。

从逻辑脉络上看,它首先是一个由承兴国际和其控制人罗静策划的大规模财务欺诈事件。罗静通过伪造合同和冒用京东及苏宁的名义,进行资金骗取。这一行为不仅损害了金融机构的利益,也对京东等公司造成了声誉损失。

京东和诺亚财富的争端,则是在承兴系诈骗事件的基础上,由各自的角色定位和行为反应产生的。京东将自己定位为受害者,声称其公章和员工身份被冒用,而诺亚财富则被描绘为没有履行尽职调查责任的金融机构。在这个框架下,双方的争议焦点在于谁应该为最终的经济损失负责。

从责任分配的角度来看,京东作为受害企业,其主要责任在于内部监管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阻止其商标和身份被滥用的情况。而诺亚财富作为金融机构,其责任在于未能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导致其投资者遭受损失。

可以预计,这件事情还没完,未来发展的方向很可能会集中在法律层面的解决。京东和诺亚财富的法律诉讼将关注合同的合法性、欺诈行为的认定以及责任的具体分配。同时,此案也可能会促使金融监管机构加强对类似金融产品的监管,以及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和防欺诈机制。

长远来看,这一事件可能会对金融机构的尽职调查标准产生影响,促使它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更加谨慎。此外,对于企业来说,加强内部监控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也被凸显,特别是在企业标识和身份信息管理方面。最终,这一事件可能会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标准的合规和风险管理转变。

文:媛媛 / 数据猿


来源:数据猿

声明:数据猿尊重媒体行业规范,相关内容都会注明来源与作者;转载我们原创内容时,也请务必注明“来源:数据猿”与作者名称,否则将会受到数据猿追责。

刷新相关文章

连续亏损多年的京东物流,能否在牛年实现“牛转乾坤”?
连续亏损多年的京东物流,能否在牛年实现“牛转乾坤”?
京东云又变阵:SaaS业务一号位大咖为何离去
京东云又变阵:SaaS业务一号位大咖为何离去
京东副总裁高礼强离职;智谱AI完成超25亿元融资;ChatGPT出现严重故障;Waymo又裁员了丨每日大事件
京东副总裁高礼强离职;智谱AI完成超25亿元融资;ChatGPT出现...

我要评论

数据猿微信公众号
2023第七届上海AI大会暨医药和医疗创新峰会
2023深圳物联网展
人工智能博览会
FMW2023全球闪存峰值
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暨世界农业科技博览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