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尚能饭否?
原创 一蓑烟雨 | 2023-10-18 10:28
【数据猿导读】 10月17日,百度召开了“百度世界大会”,系统介绍了百度的最新进展,也透露出他们对于未来的看法和规划。借助这个机会,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百度,看看它在PC时代的辉煌,在移动时代的落寞,并重点讨论百度在AI时代重回巅峰的可能性。
10月17日,百度召开了“百度世界大会”,系统介绍了百度的最新进展,也透露出他们对于未来的看法和规划。
借助这个机会,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百度,看看它在PC时代的辉煌,在移动时代的落寞,并重点讨论百度在AI时代重回巅峰的可能性。
曾经的BAT,那个“B”已经换人了
在互联网行业的黄金时代,谈起BAT,几乎人人皆知。这三个大写字母代表着中国互联网的三大王者: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
其中,“B”——百度,曾是这三驾马车中的老大哥,凭借其搜索引擎的独特地位,在中国乃至全球都享有崇高的声誉。然而,风云变幻,过去的荣光不能代表现在,更不能预示未来。
如今的百度,已经不再是那个独领风骚的搜索巨头。相反,它在多次的战略摸索中,似乎总是落后于行业的步伐。
当阿里巴巴和腾讯分别凭借电商和社交媒体巩固了其市场地位,并在金融、云计算等多个领域持续扩张时,百度似乎还停留在过去的辉煌中,沉醉于自己曾经的成功。
更加尴尬的是,随着字节跳动的迅猛崛起,BAT这个被誉为中国互联网三巨头的缩写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字节跳动以其创新的产品和出色的运营策略,迅速崛起并占据了市场的一席之地,使得原本的“B”被替换为ByteDance,而百度则逐渐被市场边缘化。
国内互联网公司市值对比(说明:截取2023年10月17日市值,腾讯市值是按当天汇率换算,字节跳动的市值,是根据市场的估值)
那么,百度为什么掉队了呢?
原因当然有很多,但关键的一条,是百度几乎错失了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
跟微软类比,错失移动:是失误还是致命伤?
有趣的是,某种程度上,百度可以与微软进行类比:他们都错失了移动时代,遭受重大挫折。
接下来,我们将这两个公司来做一些类比,来看看是否能够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微软:一个巨人的沉沦与觉醒
说到微软,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那个“业界的标杆”,一家几乎与整个PC互联网时代同步成长的巨头,它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几乎定义了一个时代。然而,当新的时代来临,这位“帝王”却像是被时间抛弃的孩子,迷失在了变革的洪流中。
当iPhone和Android刚刚出现在世人面前时,微软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或许觉得自己的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凭借微软强大的生态系统和品牌效应,必然能够取得成功。
然而,事实是残酷的,微软在移动时代的起跑线上,不仅起步慢,而且方向都是歪的。他们试图将PC的经验套用在移动设备上,这种短视的策略,注定了他们在移动时代的失败。
在意识到自己错失了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后,微软开始进行战略调整。他们开始大举投资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试图在这些领域找到新的增长点。其中,与OpenAI的合作,无疑是微软在AI领域的一次重要布局。他们的Azure云计算平台,也逐渐成为了很多企业的首选。
与此同时,微软开始进行内部的深度改革,他们不再拘泥于Windows、Office产品,而是开始构建一个跨平台、多元化的生态系统。Office 365、Azure、Teams等一系列创新产品陆续推出,微软再次成为了技术行业的领军者。而他们在AI领域的投入,更是使得微软在这个新的战场上,与Google、Amazon等巨头分庭抗礼。
回顾微软的这一波波起伏,我们不难看出,一个真正的巨头,永远不会满足于现状,他们总是在寻找新的机会、新的挑战。错失移动时代,对于微软来说,或许只是一个短暂的挫折。而真正的考验,是他们如何在挫折中寻找新的机会,如何在变革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显然,微软做到了。
百度:当失落的皇冠遭遇冰冷的现实
当提及搜索,全球范围内,Google无疑是这个领域的王者。而在中国,百度曾经与其齐名。但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下,这个曾经的搜索王者,为何表现得如此令人失望?
相比于Google,百度的问题在于,它过于依赖搜索这一单一业务。而当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变革,搜索的地位并没有像PC时代那样不可动摇。而百度,却错过了对其他业务的布局。
当腾讯、阿里巴巴早早进军金融、电商、社交等多个领域时,百度却像是被困在了自己的“金笼子”里,不知所措。百度在移动应用生态的布局上,也显得过于保守,没有真正找到一个能与微信、支付宝等应用竞争的杀手级应用。
可以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犯了跟微软同样的错误,都栽了一个大跟头。但不同的是,微软已经强势崛起了,百度却还在自己的低谷中。
我们不禁要问,百度能复刻微软触底反弹的戏码么?
从移动为先,到AI为先:新一轮的淘汰赛开启了
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哪家企业不想尝尝那“猪都能飞”的滋味?但残酷的现实是,当移动互联网的红利见顶,很多“猪”发现自己不仅飞不起来,反而可能掉入无底的深渊。
然后呢?AI时代的大门缓缓打开,那么,哪些“猪”能够成功转型,再次飞翔?
时代的轮回,永远都是有人欢笑有人哭。
谷歌与微软已经为我们呈现了这一幕,它们告诉我们,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成为历史,现在是AI的王国。而这不仅仅是一个华而不实的口号,更是深入骨髓的商业变革。
谷歌不仅仅喊喊口号,它真正地进行了转型,从搜索巨头转型为AI技术的开创者。同样,微软也不再满足于Windows和Office的传统业务,它的未来在于云计算、人工智能。
目前,ChatGPT已经对微软的多个核心业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搜索、云计算,还是Office365,都已经开始与ChatGPT深度融合。
看看这些世界级的巨头,它们正全力驶入AI的快车道。
而国内的情况呢?国内的互联网巨头,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这一趋势?答案是肯定的。百度、阿里、腾讯,都已经在AI领域布下了自己的棋子,试图捕捉这个新的风口。
每一个风口,都是一个企业重新出发的机会,也是一个淘汰赛的开始。
百度,这次,你能否乘风破浪,重新找回那个昔日的辉煌?我们都在看,我们都在等。
技术能力,才是关键的分水岭
在创新的舞台上,真正的力量来源于技术,而不是口号。当每家公司都自夸拥有最前沿的技术时,真正的分水岭在于哪些公司的技术能力如其所言,哪些只是纸上谈兵。
百度一直自诩为技术公司,声称其技术驱动的DNA在国内互联网行业中无出其右。确实,它的“文心一言”技术,在国内堪称第一梯队,甚至是行业领军者。
但这真的够了吗?对比国际巨头,百度的所谓“技术领先”显得有些小家子气。当我们把它的“文心一格”与ChatGPT进行对比,就会发现,百度在某些关键技术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短板。
以绘画功能为例,百度的“文心一格”与ChatGPT的差距就暴露无遗。
对于一个绘画AI工具而言,有三项核心能力很重要:
第一,对复杂需求的理解能力,要能够画出一个复杂、结构化、多元素的图片。
第二,针对图片的持续修改能力,已经给出的图片,如果某个地方不满意,要能够进行针对性的修改。
第三,对虚拟概念的理解与创造力,一些虚拟概念(如神经网络)要能够很好的表达出来。
接下来,我们就来对比一下文心一格和ChatGPT的新功能。
先来一个复杂的绘画需求:画一个绝世宋朝美女,在晚上,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美女在一个庭院里赏月,手里拿着一把扇子,旁边有一棵桂花树。在她的后面站着3个仆人,其中一人端着一盘葡萄,一人端着一盘榴莲,一人抱着一只可爱的小猫。美女似乎很伤心,在默默地流泪。
这是ChatGPT给出的结果,可以看到,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猫不在仆人手里,月亮有点太大了,仆人不是三个)。但整体还是表达了我想要的画面,尤其是美女哭泣的表情也能展现出来。
再来看看文心一格的表现,以下是其给出的结果。可以发现,这完全没有给出一个结构化的图片,里面缺失了大量元素:仆人一个没有,也看不出是一个庭院当中,小猫、葡萄、榴莲完全没有出现。美女手里也没拿扇子,她的表情也看不出有多么忧伤。
接下来,我们来对比一下对绘画作品的修改能力。
我们继续给出指令:把庭院换成草地,旁边有一个小湖,月亮小一点。榴莲换成苹果,桂花树换成桃树,其他不变。
以下是ChatGPT给出的结果,大部分需求都得到了满足。美中不足的是,除了第二幅图外,其他图的月亮并没有变小。但整体来看,已经很让人满意了。
而且,ChatGPT的图片编辑功能很人性化,几乎是零学习成本。如果对图片有什么不满意,直接用文字告诉它就行。
相比而言,文心一格的图片编辑能力就要弱一些,而且似乎走的Midjourney的产品路线,需要按照其指引一点点修改。
最后,我们来对比一下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与创作能力。
给出指令,“画一幅图,展示大模型(神经网络)的千亿级参数的训练场景”。
以下是ChatGPT给出的结果,不是很满意,但有那么个感觉,尤其是第二幅图,能基本显示出大规模神经网络。
鉴于ChatGPT有比较好的修改能力,我们继续给出修改的指令,“你给的结果不好,在第二幅图的基础上,要更能显示出超大规模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要能展示出数据的输入输出,以及数据在神经网络中的处理过程”。
以下是其给出的修改结果,可以看出,其进一步修改之后,效果要好不少。
而文心一格给出的结果就差很远,基本没有理解大模型和神经网络,只理解了一个“训练场景”。
以上只是一个例子,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笔者经常使用ChatGPT、文心一言、文心一格、通义千问、通义万象等不同的产品,也经常对比。
坦诚的说,文心一言、文心一格这类国内产品,的确是在快速进步,但跟ChatGPT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对于用户而言,到底好不好用才是最关键的。而好不好用,最底层的就是AI算法决定的。从目前情况来看,百度的文心大模型,还有不小的成长空间。
大模型的竞赛,才刚刚开始
需要指出的是,大模型虽是一个黄金赛道,但竞赛才刚刚开始,大部分选手都没准备好(包括ChatGPT)。
以ChatGPT为例,真的要大规模商用,其实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还没实现多模态,语言生成和图片生成还是要用不同的模型,虽然都是用ChatGPT,但文字生成是用“Default”模式,图片生成是用DALL.E3模式;ChatGPT虽然可以联网,但联网功能并不好用。
微软的必应,也有问题,返回的很多内容都是错误的,还不能替代关键词搜索。
阿里巴巴近期推出了淘宝问问,主打的是大模型原生的电商应用,笔者也怀着期待去尝试了下。说实话,有点失望,还存在很多问题。
我给出指令,“要换季了,你根据我的身体数据和喜好,给我推荐几款风衣,要今年最流行的款式。”淘宝问问推荐了一些款式,答案中规中矩。
但是其推荐的我不是很喜欢,于是就想它能根据我的喜好来推荐。但是,给出的结果是,淘宝问问不知道我的购物记录,也就不知道我的喜好,也就是说它没有跟淘宝的数据进行打通,这是一个巨大的缺陷。
用户肯定想淘宝问问能够直接推荐自己喜欢的,而不是每次都要重复的详细描述一遍自己的喜好。
接下来,我想测试一下淘宝问问的购物操作能力,让它直接给我下单购买。给出的结果是,它无法进行实际的购物行为。也就是说,在淘宝体系中,淘宝问问是相对独立的应用,还没有跟淘宝的整个用户体系、购买体系、支付体系乃至物流体系打通,这是一个巨大的缺陷。
实际上,依据笔者的使用体验来看,跟外部系统打通能力的不足,似乎是大模型的一个通病。包括ChatGPT,在进行外部联网操作时,其能力会大打折扣。
技术可能是武器,但真正的战场绝不仅限于代码和算法。对于百度、ChatGPT以及其他竞争者而言,有一个更大、更复杂的难题正在考验他们的业务智慧和实力,那就是体系对接。
具体来看,ChatGPT、文心一言、通义千问、讯飞星火这类大模型,要想在更广泛的商业场景中落地,就必须解决大模型跟其他体系的系统对接、数据对接、业务对接问题。具体来看:
系统对接:技术与技术之间的碰撞总是充满火花,但也可能产生冲突。不同的系统背后,代表着不同的技术哲学和业务逻辑。如何让这些异构系统高效、稳定地工作在一起,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场战略博弈。
数据对接:数据,被誉为新时代的石油。但不同来源的数据,格式、标准、质量都存在差异,数据整合、清洗、转换、存储、查询...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瓶颈。而对于AI系统来说,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的业务效果。
业务逻辑对接: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部门,甚至是同一个部门的不同团队,都可能有自己独特的业务流程和逻辑。如何让AI系统能够灵活地适应这些多变的业务逻辑,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更需要深入了解业务的智慧。
当然,问题在哪里,也代表着机会在哪里。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正是百度的机会。正因为整个大模型行业才刚起步,还有很多待解的问题,未来的市场格局才有很大的变数。如果百度能够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那才能体现其独特的技术价值,市场也会给它一个公正的回报。
期待看到一个全新的百度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大模型生态能够发展起来。作为一个用户,我也不希望去用国外的舶来品,不仅使用不方便,还经常担心被封号的风险。
ChatGPT当然出色,但那终究是他人的成果,是国外的技术。对于中国,一个拥有数亿互联网用户的大国,依赖外部的技术并不是长久之计。我们需要自己的大模型,需要自己的技术生态,这需要大量有实力、有决心的国内公司在这方面的努力。
在国内科技领域,许多公司都声称自己在AI和大模型研发上的投入是巨大的。但大部分都只是在炒概念,真正拿得出手、敢于拼搏的,却并不多。
百度,算是一个。对于AI的发展,百度展现出了一种近乎执着的态度。这不是简单的投入,这是对未来的决心。
对于百度而言,大模型的能力和商业前景其实已经被OpenAI和微软验证了,只要其在技术实力上真的实现突破,拿出真正好的产品,肯定可以让百度再上一个台阶。
正如李彦宏在10月17日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所说,“生成式AI与搜索是天作之合”。主打搜索的百度,是有希望在这场大模型创新浪潮中吃到最大红利的。
在笔者看来,只要百度的文心大模型技术能力过关,那其将重构百度的整个业务体系:
搜索引擎:百度搜索通过接入大模型,可以颠覆目前的用户体验:直接给到用户想要的准确答案,而不是返回一堆网页让用户自己去寻找答案。
百度云:在中国云厂商中,百度是最早打“智能云”口号的,其云业务体系跟人工智能的结合程度也最紧密。借助大模型,上层应用对AI能力的调用,将成为消耗云算力的第一引擎,从而助推百度智能云的业绩增长。
云计算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从国际上看,撑起亚马逊、微软过万亿美元市值的核心力量,就是其云业务。对于百度而言,单单把云做好,就能撑起超过千亿美元的市值。
自动驾驶:自动驾驶不是基于规则的算法,而是一个神经网络,而大模型就是一个千亿参数规模的超大神经网络。从这个角度来看,大模型有可能重构现在的自动驾驶技术体系。国外有用GPT-4来应用于自动驾驶场景的实验,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已经显示出一些巨大的可能性。
借助文心大模型的能力,有望重构百度自动驾驶体系,让其能力再上一个台阶,并作为其差异化竞争的一个优势。
智能语音:在国内的智能语音领域,百度的小度科技是一个关键玩家。但现在市场竞争已经出现焦灼的状态,亟需一些新鲜力量来突破。大模型本质上是大语言模型,跟NLP是直系亲属,跟智能语音也是近亲。从业务逻辑上说,大模型技术必将颠覆现在的智能语音市场,这是百度的机会。
综上,在这个波澜壮阔的科技时代,百度经历了高潮与低谷,曾站在浪潮之巅,也曾跌入深渊。但是,真正的英雄不仅仅是那些站在巅峰的人,更是那些在低谷中依然不放弃,勇敢前行的人。
在人工智能这个新的战场上,百度还有机会证明自己。但以目前的水平来看,百度离证明自己还有不小的差距。
我们期待的,不仅是一个技术上的百度,更是一个有情怀、有梦想、有追求的百度。“百度,尚能饭否?”这不仅是一个问题,更是对这个巨头的期待与探询。需要清楚,每一个机会、每一个转折、每一个决策,都是对未来的塑造。
文:一蓑烟雨 / 数据猿
来源:数据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