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一次道阻且长的远征|数据猿直播干货分享
原创 Bugle-X | 2023-08-16 20:10
【数据猿导读】 通向自动驾驶之路,是一次道阻且长的远征。正当智能辅助驾驶进入下半场之际,数据猿邀请利氪科技合伙人兼副总裁文亮、火山引擎智驾云负责人张路、焱融科技分布式存储架构师马志刚举行一场直播对话,直面自动驾驶的问题和解法,展望自动驾驶的未来,献上一场思维碰撞的盛宴。
在6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马斯克在致辞中宣称,到2023年底,特斯拉便可实现L4级或L5级的完全自动驾驶(FSD)。两个月之后,马斯克又在X社交平台上发言:特斯拉正在攻关车辆控制技术,完成FSD人工智能的最后一块拼图。
这意味着,在绝大多数厂商集中攻关L2级、L3级自动驾驶之际,特斯拉直接跳过L3级,直达L4级、L5级的技术终局。马斯克的一系列发言,震惊了汽车业界。
特斯拉的进展,让BEV+Transformer算法的技术路线,逐渐成为业界的主流。中国的蔚小理+华为紧随其后,在城市NOA取得突破。城市NOA是高阶自动驾驶的蝶变,已接近L3级自动驾驶。2023年又被称为城市NOA元年。
在城市NOA火爆之际,国内的L4级自动驾驶,也在取得突破。就在7月,北京亦庄、上海嘉定先后批准了自动驾驶“车内无人”的相关试点。
通向自动驾驶之路,是一次道阻且长的远征。正当智能辅助驾驶进入下半场之际,数据猿邀请利氪科技合伙人兼副总裁文亮、火山引擎智驾云负责人张路、焱融科技分布式存储架构师马志刚举行一场直播对话,直面自动驾驶的问题和解法,展望自动驾驶的未来,献上一场思维碰撞的盛宴。
分级正在淡化,业界更关心落地场景
《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标准将自动驾驶划分为L0-L5六个等级标准:L0是纯人工驾驶,L1是驾驶自动化,L2是辅助驾驶,L3是自动辅助驾驶,L4是自动驾驶,L5是无人驾驶。
在行业发展趋势上,随着自动泊车、高速巡航、城市NOA等自动驾驶功能走向普及,业界关注的重心已从热衷追求自动驾驶等级,转向具体场景落地。
利氪科技的文亮说,自动驾驶等级由国际性汽车工程师研究会(SAE)明确提出,目的是展示从“人驾”到“人机共驾”最后到“机器驾”的演变过程。但在具体实践中,从L0级-L5级的划分正慢慢淡化,业界更关注自动驾驶的落地场景。落地场景,有泊车场景,有高速场景,有城市场景,业界根据这些场景划分功能,部署落地,更多是从客户体验出发,以客户的最终感受为主。
火山引擎的张路说,自动驾驶业界正围绕城市NOA等点状功能在布局,对L0级-L5级别的划分并不在意。在张路看来,乘用车最终卖给消费者,消费者关注什么,企业就应当做什么。消费者不在乎自动驾驶等级,更关注的是具体的功能。通过“堆硬件”方式追求L3级、L4级自动驾驶的一些公司发现,消费者对此根本不会埋单。因此,“堆”硬件的方式在业界早已过时,行业的重心是围绕点状功能展开布局,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商用车的自动驾驶,则更关心商业闭环能不能成功,对自动驾驶等级的划分,也不在意。
焱融科技的马志刚也认为,自动驾驶的最终落地,离不开具体的场景。在他看来,自动驾驶的普及要最终落到“点”上,也就是落到驾驶安全、用户体感这些“点”上。对于自动驾驶,安不安全、好不好用,才是最关键之处。
纯视觉还是雷达,要看产品本身的表现
场景化,是自动驾驶的未来。为实现场景化的自动驾驶,各大厂商提出了不同的技术路线。纯视觉方案pk激光雷达的技术路线之争,正是自动驾驶领域的一大看点。
在火山引擎的张路看来,特斯拉BEV+Transformer算法的技术标准已经跑通,在美国,特斯拉很快就可以实现FSD。在这个背景下,国内厂商的技术路线已经趋同,不同的只是推进速度的快慢。据张路介绍,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技术路线已十分明确,就是BEV+Transformer路线,解决方案上视觉为主,雷达为辅。
对于视觉和雷达之争,利氪的文亮说,其实对于用不用雷达,特斯拉也纠结了许久。对于自动驾驶而言,从安全上考虑,感知工具越多越好,但要落地量产,就一定要有一个取舍。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目前来看似乎代表了一个方向,但从长远来看,用激光雷达还是用纯视觉方案,还要看产品本身的表现。在文亮看来,即便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取得了成功,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也不会被彻底淘汰,仍会沿着既定的技术路线走向去。或许在将来的某个时间点,激光雷达也会出现新的技术突破。
焱融的马志刚更为倾向视觉+雷达的组合式方案。在马志刚看来,每一种探测手段,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之所以自动驾驶至今还不够完美,主要是数据感知、数据处理、数据治理的闭环尚未完善。自动驾驶的现状是,从数据的感知,到中间的决策,再到最后的执行,越往后反而越成熟。前端的感知,是数据的入口,其实最难。马志刚介绍说,从实践上看,摄像头、雷达其实各有所长。焱融服务的商用车、乘用车客户,大多采用组合式方案,而焱融也更擅长处理混合型数据。
巨额数据成本,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无论是纯视觉方案,还是视觉+雷达的组合式方案,数据都是自动驾驶的灵魂。没有数据建设、数据处理、数据治理,自动驾驶也就无从谈起。
在马志刚看来,数据的建设、数据的闭环处理,其实有一定的门槛。对自动驾驶企业而言,数据量基本都呈指数级膨胀。数据量的增长,使得算法越来越复杂。自动驾驶的研发过程,是一个升级打怪的过程,会越来越难。居高不下的数据管理成本,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火山引擎的张路说,对自动驾驶企业来说,目前两块成本最大,一块是数据管理,一块是模型训练。在数据管理方面,自动驾驶企业处理的数据,已达到几十、上百PB的量级,每年消耗上亿的成本。怎么挖掘海量数据的价值,一直是行业的难点。
在模型训练方面,在大模型成熟之前,数据标注也需要配备大量的人力,消耗大量的成本。有一种说法是,对自动驾驶而言,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另一方面,Transformer算法也是未来通用人工智能领域一个绕不开的算法。大模型对GPU的需求十分大,不少自动驾驶公司每年都是上亿的投入在模型训练里边。
张路说,作为字节跳动旗下的云计算公司,火山引擎将在数据处理、模型训练方面提供解决方案,为客户降本增效。
据张路介绍,火山引擎复用了抖音处理非结构化视频的能力,抖音在数据挖掘上沉淀的能力,正好跟自动驾驶行业相匹配。
只有形成商业闭环,Robotaxi才可走下去
在海量数据 + 人工智能算法的基础上,自动驾驶逐渐由梦想变成现实。在国内,多家公司的Robotaxi产品都已上路测试,成为高阶自动驾驶领域关注的焦点。
据火山引擎的张路观察,一些公司前些年十分激进,直接在走L4级自动驾驶的道路,但在商业上无法实现闭环。一些以往做Robotaxi的公司,一直在降级,为了生存不得不去接一些L2、L2+的项目,用这些项目的资金流养活自己。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Robotaxi的路,奇点还没有到。其实,行业其实已经达成共识,通向自动驾驶之路,一定是渐进式的,跳跃式已被论证不可商业化。
焱融的马志刚说,Robotaxi当下的困境,实际引出了另外一个话题,就是乘用车的自动驾驶、商用车的自动哪一个更容易实现。从数据管理的角度看,在干线物流、矿山、港口、园区这些商用场景更容易实现L3、L4级别的自动驾驶。与商用场景相比,乘用车在数据类型、算法上不同,又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一般都在L2级这个水平,正在向L3级发起冲击。
在利氪的文亮看来,自动驾驶必须在某一规则、某一框架、某一场景下才能够实现,Robotaxi是自动驾驶一个运输工具类场景,未来肯定可以落地。当然,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商业闭环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Robotaxi通过技术进步、车路协同,可以解决商业闭环的问题,一定可以走下去。
文亮说,利氪科技主要做线控底盘,首先切入的产品是线控制动。Robotaxi上没有驾驶员,对于安全、冗余、可靠,要求十分高。利氪科技的线控制动产品完全可以满足相关安全、冗余的要求。
走向自动驾驶,汽车芯片是一个短板
谈及自动驾驶,芯片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长期以来,国内汽车芯片市场由国外大厂主导,国产芯片公司刚刚起步,生存状况艰难。
在利氪的文亮看来,这三年来国内汽车行业一直面临缺芯的问题,国产化替代是芯片的发展趋势。一个芯片是否安全可靠,需要大量的数据、大量的使用方可验证。
焱融的马志刚充分认同文亮的观点。在他看来,芯片是自动驾驶的载体,汽车行业缺芯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整个自动驾驶产业链而言,有一个木桶效应,芯片便是一个短板,必须要加以解决。要解决缺芯问题,只能对外促成合作,向内谋求自身发力,实现国产化替代。
在火山引擎的张路看来,芯片国产化是一个国家战略,目标就是要做到战略可控。一个好消息是,地平线、黑芝麻智能这些国产芯片早已突围而出,至少在AI芯片方面能有一席之地。在MCU、域控制器方面,国产化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芯片国产化的路虽然很艰辛,但这的确是一个行业趋势。
张路认为,国产化芯片依旧缺乏一个产业链生态。一个芯片研发出来,必须要有驱动程序、软件、系统方面的配套,必须有主机厂去使用,才有可能生存。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未来出行,城市大脑实现统一调度
在大算力、大数据、大模型的推动下,全面自动驾驶的时代一定会来临。以始为终地展望,未来的出行市场会出现怎样的形态?
火山引擎的张路认为,在全自动驾驶时代来临之后,汽车可能演变为一个出行服务。要实现这一路径,一定会出现大的运营类的公司去承载这些业务,慢慢形成寡头。自动驾驶与智慧城市结合,一定会产生一个城市大脑,实现交通网的统一调度。
利氪的文亮则认为,即便全自动驾驶时代来临,依旧会分不同的情景、不同的需求。消费者有的情况下需要全无人驾驶,有的情况下则想要体验驾驶的乐趣,人机共驾,也有许多需求。
焱融的马志刚说,如果L5级的全自动驾驶落地,一定会出现类似公共交通的大集中统一协调。当然,在不同的场景下,人有不同的需求,有的场景下需要需要全自动驾驶,有的场景下则需求人工智能辅助驾驶。所以,未来的交通形态一定是综合式解决,既有公共交通全部集中化管理的一面,又有一部分个性化需求得以满足。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需要所有上下游的参与者都去发力,才可能实现。
文:Bugle-X / 数据猿
来源:数据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