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成本大揭秘:硬件、研发、电力等各项成本都在这里!
【数据猿导读】 总的来说,云计算市场呈现多元化竞争态势,不同的服务商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客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云服务商。此外,尽管市场上有一些巨头公司,但新进入者和二线服务商依然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云计算作为一种技术和商业模式,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全球的IT行业和各种商业运营。云服务商的主要模式以订阅为基础,一旦应用程序和工作负载移动到云上,它们通常会停留在那里,订阅模式保证在合同期限内以及很可能在合同期限后继续支出。这使得云计算产业具有持续和稳定的增长动力。
考虑到这个事实,研究云计算服务商的营收情况和成本构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云计算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制定更有效的战略和市场方案。
根据Gartner的预测,2023年全球用户在公共云服务上的支出预计将增长21.7%,总计达到5973亿美元。这可能意味着企业正在把更多的基础设施转移到云上,以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加快创新速度。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市场中,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云和阿里云是最大的超级规模云提供商,他们在技术创新、产生的收入、全球规模和专业知识方面超过市场上的其他公司。当然,国内的华为云、腾讯云、百度云、UCloud等主流云计算服务商和有孚、万国数据、品高股份等云计算相关服务商的数据也值得参考。
接下来将主要选取各企业公开披露近3年(2020-2022)的营收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收集并整理上述9家企业近3年的云计算业务营收数据,如下表所示:
数据来源:各企业财报;注:单位统一换算成美元单位以便对比参考,为统一口径,人民币兑换汇率取7.3
注:[1] 华为云计算归属于企业业务,只在2022年公布了产业视角的云计算数据。
[2] 腾讯云计算归属于FinTech and Business业务,只公布了整个部门的数据。
为了使数据更加直观的呈现,下图为上述数据的可视化呈现。
根据2022财年的收入数据,云计算服务商的梯队可以大致分为三层:
第一梯队:亚马逊AWS,微软Intelligent Cloud,Google Cloud,这些公司的云服务收入都在250亿美元以上,复合增长率也较高。其中,亚马逊AWS以超过800亿美元的收入位列首位,微软Intelligent Cloud紧随其后,收入为753亿美元。Google Cloud则以263亿美元的收入排名第三。需要说明的是,微软Intelligent Cloud收入包括 Azure 和其他云服务、Office 365 商业版、LinkedIn的商业部分、Dynamics 365 和其他商业云资产,一般来说AWS和Google Cloud对标的仅是微软Azure一块业务(包括LaaS和PaaS)。这三家公司的云计算服务在全球范围内有广泛的覆盖,且他们在云计算技术上的投入也非常大,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影响力。
第二梯队:阿里云、腾讯FinTech and Business、华为云计算、百度云服务,这些中国主流的云服务收入在20亿美元以上。其中,腾讯在财报中将云计算列入FinTech and Business部门的一部分,因此不单独列入以上数据。虽然它们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没有第一梯队的公司大,但这些公司在中国市场上有很高的市场份额,且他们在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上也有很强的能力。
第三梯队:Ucloud,品高股份,这些公司的云服务收入相对较低。其中, Ucloud和品高股份的收入分别为2.7亿美元和0.68亿美元。这些公司在云计算服务市场上的份额相对较小,但他们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比如Ucloud以公有云为营收主力,品高股份长期深耕私有云领域。
其中,品高股份是专注于私有云的服务提供商,它虽然在整体市场上的份额较小,但在国内私有云领域却拥有相当的份额,且是科创板中唯一盈利的云计算服务商。
总的来说,云计算市场呈现多元化竞争态势,不同的服务商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客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云服务商。此外,尽管市场上有一些巨头公司,但新进入者和二线服务商依然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云计算服务商的成本变化趋势
由于并非所有公司都在财报中列出各部门营业成本,为了计算云计算服务商的成本变化数据,首先收集整理了相关部门近3年的营业利润或亏损数据。
数据来源:各企业财报;注:统一换算成美元单位以便对比参考
注:[1] 华为云计算、腾讯云计算和百度云计算并未在企业财报中以单独部门公布营业利润,例如百度云计算归于百度核心业务,而仅占核心业务的一小部分,因此不列举数据。
[2] Google Cloud在2021年后统计口径有较大变化,因此不列入2020财年数据。
由于各家企业的云计算业务各有特色和优势,例如,因此跨企业的对比可能意义不大。例如,阿里在财报中称,阿里云业务的亏损“主要因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部分被增加钉钉投入所抵销”。仅看亏损数据并不能反映企业在成本控制上的优势或劣势。
因此,这里主要进行企业内部跨时间范围的对比,即通过成品占比=(收入-营业利润operating profit)/收入的方式,观察近3年估算成本占比的变化情况(收入-利润的成本估算方法可能不完全准确,因为它忽略了可能影响利润的其他因素,如非运营成本、税费等)。
为了使数据更加直观的呈现,下图为上述数据的可视化呈现。
为了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考虑两个关键指标:营收规模和成本占比。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公司如何控制其成本,以及这些控制策略如何影响其整体业绩。
亚马逊AWS:尽管其成本占比略有上升(亚马逊表示主要是由于外部原因),但营收也在持续增长,表明该公司能够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保持较为稳定的成本控制。
微软Intelligent Cloud:该公司成功地降低了其成本占比,同时也实现了营收的持续增长。这种成本效益可能源于规模经济,以及微软在云服务领域的创新和技术优势。
Google Cloud:虽然营收在增长,但其成本占比一直高于100%,表明这部分业务目前并未实现盈利。这可能意味着Google Cloud正在投入大量资源以扩大市场份额和技术优势,期待在未来实现规模经济。
阿里云:尽管成本占比较高,但近三年来已有明显下降趋势。同时,营收也在持续增长,表明阿里云正在积极调整其成本控制策略。
Ucloud:尽管其成本占比较高且在持续增加,但营收却出现了下滑。这可能说明公司在某些方面可能面临挑战,如市场竞争、技术创新或成本控制等。
品高股份:其成本占比和营收规模都相对稳定,可能说明该公司的业务规模相对较小,并且能够较好地控制成本。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尽管这些公司的成本控制策略各不相同,但大多数公司都能在营收增长的同时,通过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来控制或降低成本占比。这表明,在云计算行业,尽管竞争激烈,但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是关键的竞争优势。
当然,云计算服务商的营收规模与其成本控制的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一方面,随着营收规模的增大,企业应该有更多的资源和能力来优化其运营和降低成本。然而,另一方面,如果企业需要大量的投入来支持其业务的增长,或者需要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投资,那么成本占比可能会暂时升高。因此,对于云计算服务商来说,成本控制不仅取决于当前的营收规模,还取决于公司的运营策略。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运营商的成本变动
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IDC)运营商和云计算服务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在现代计算和数据存储领域扮演着不同但相互依赖的角色。
IDC运营商提供了云计算所需的物理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网络和存储资源。它们托管和管理这些设备,确保它们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利用IDC的基础设施来构建和交付云服务,用户通过云计算平台访问和使用这些服务。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IDC运营商的营收和成本变动情况来了解云计算的成本控制情况。
其中,万国数据专注于高端数据中心服务,光环新网有与AWS的合作优势,世纪与微软、IBM等国际厂商的深度合作,数据港则在数据中心规划、建设、运营方面积累丰富经验,以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和大规模项目实施为主要优势。
因此,我们选取的这四家IDC公司在高端数据中心服务、国际厂商合作、资源配置和项目实施方面各有所长,可以使分析尽可能涵盖多元特征。
同时,虽然以上公司的财务报表可能未包含所有的详细成本项目,或者没有给出足够的具体数据来详细计算影响,但通过财报数据和损益表,我们可以尽可能分析成本结构占比,包括:
营业成本/收入:各公司成本主要在营业成本,包括硬件采购、能源消耗、人力成本等,这在整体收入中占比较大,影响着公司的总体利润率。
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各公司都有在销售、管理以及研发上的开支,这部分成本也对总体利润率产生影响。特别是研发投入,对于技术驱动型公司来说,研发投入是实现技术突破和业务发展的关键。
折旧/摊销:数据中心设备的折旧和摊销也是主要的成本之一,数据中心需要持续更新设备,以保持技术优势和服务水平。
针对这些主要的成本项目,以下是各公司的主要成本结构和变动情况:
万国数据:营业成本占据了公司总收入的近80%,其中销售/一般/管理费用和折旧/摊销分别占据了营业收入的13%-14%和35%,可见硬件的折旧成本举足轻重,这些成本项目相对稳定。财务成本较高,可能与公司的负债结构有关。整体趋势是成本略有增加。
光环新网:营业成本占总收入的近90%。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占据营业收入的0.3%,1-3%和1-3%。研发费用占据了营业收入的3%-5%,相对较高,可能是公司在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整体趋势是成本增加。
世纪互联:营业成本占总收入的78-81%,略低于其他公司。销售和市场费用、研发费用和行政费用分别占总收入的4.4%、4.3%和9.1%。研发投入占比较高,说明公司在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多数成本项目的趋势是增加,但总行政费用在2022年相比2021年有所下降。
数据港:营业成本在总收入中占比72%左右,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相对较低。营业成本中主要是硬件成本和人力成本。在所有公司中,数据港的成本控制相对较好。
虽然成本的总体趋势都是随收入增加,但我们同样可以计算出IDC运营商的成本占比变化情况:
近几年四家数据中心运营商的主要成本变动情况如下:
万国数据:尽管其营收持续增长,但成本占比始终保持在100%以上,这可能是由于公司大力优化运营效率,提高机房利用率,降低采购成本等,但在扩大规模、提升服务质量、降低能耗等方面的投入使得总成本维持在较高水平。
光环新网:在2020年和2021年,公司优化了机房布局、提高了机柜密度、降低了电力成本,但在2022年,公司加快了自有机房的建设和租赁机房的费用,使得成本占比有所上升,突显出在扩大市场份额、提升服务水平、降低运维成本等方面的投入对成本的影响。
世纪互联:在2020年,公司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客户粘性、降低人力成本等方式提升毛利率,但随着云计算业务的发展,其成本占比在2021年和2022年逐年提高,主要可能是由于扩大云计算市场规模、提升云计算服务质量、降低数据中心能耗等方面的投入。
数据港:虽然公司的营收规模较小,但其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资产周转率、降低财务成本等措施使得成本占比较为稳定,表现出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但随着智慧园区业务的推进和市场覆盖范围的扩大,其成本结构可能会有所变动。
因此,四家IDC运营商在扩大规模、提升服务质量和符合政策标准等方面的投入是主要的成本组成部分,同时,这些投入也是提升公司竞争力和维持业务增长的重要手段。在未来,IDC运营商们可能需要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以实现更好的利润率。
云计算服务商的实际成本控制情况
综合以上数据和分析,云计算服务商的成本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硬件成本:这包括数据中心的建设和维护,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的购买和维护成本。这是云服务商的主要成本之一。例如,在过去的六年里,云基础设施的单元价格一直在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大型提供商之间的价格竞争,以及基于新型处理器的虚拟机的推出,如AMD的EPYC、Ampere Computing Holdings的Altra和AWS自家的Graviton系列,以及新型、更实惠的Intel x86芯片。又如,万国数据作为中国领先的高性能数据中心的开发者和运营商,财报中公用事业成本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电力价格的上涨和新的数据中心设施。折旧和摊销成本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新的数据中心设施投入使用。
2、软件成本:这包括购买和维护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的成本。此外,云服务商还需要投资开发和维护自己的云服务平台。
3、人力成本:这包括员工的工资,福利,培训等成本。云服务商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来维护和优化其云服务平台。
4、运营成本:这包括电力,冷却,网络带宽等运营数据中心的成本。此外,还包括市场营销,客户服务,法律和财务等运营成本。亚马逊表示,2022年AWS的增长减速是由于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导致客户撤回了项目预算。又如,阿里云2022财年收入同比增长温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一位头部客户基于非产品相关的要求停止使用其海外云服务,以及中国互联网行业客户需求放缓所致。虽然这导致了收入的短期下降,但是如果剔除这个客户的收入贡献,阿里云的云业务收入实际上仍然保持强劲增长。品高股份也表示受客观情况影响,导致外地项目的实施周期延长、差旅成本明显增加,报告期内毛利率下降。
5、研发成本:云服务商需要持续投资研发,以提供更好的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保持竞争优势。如品高股份财报中提到,公司在报告期内着重增加研发投入以提升核心产品的竞争力和加强销售体系建设,使得期间费用增加。
对于云计算服务商来说,控制成本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规模经济: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单位成本会降低。这是因为固定成本可以分摊到更多的业务上,而变动成本也可以通过大规模采购等方式降低。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固定成本可以分摊到更多的业务上,而变动成本也可以通过大规模采购等方式降低。
规模经济是云计算服务商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式。例如,硬件采购成本可以通过大规模采购降低,人工使用效率可以通过规模扩大提高,电力节约可以通过优化数据中心运营实现,网络资源利用率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应用软件开发成本可以通过规模扩大和技术创新降低。
AWS和阿里云的盈利能力得到改善,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规模效应的显现。而IDC运营商们由于同质化和激烈的竞争很难享有同样的规模效应,反而要负担高达收入30%以上的折旧成本。
2、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可以降低硬件和软件的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例如,亚马逊AWS在2021年11月推出了一种新的存储级别,名为S3 Glacier Instant Retrieval,为已经超过90天未访问的数据可以节省存储成本高达68%。
3、价格策略:通过调整价格策略,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增加业务规模,从而降低单位成本。例如,2023年6月1日,腾讯云降价政策正式生效,此前半个多月,腾讯云宣布对多款核心云产品降价,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达40%。不仅仅是腾讯云,4月26日,张勇在阿里云2023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进行史上最大规模降价,其中部分产品降价幅度高达50%。自2014年至今,阿里云每年降价十余次,年降幅高达30%。
4、提高运营效率:通过优化运营流程,提高硬件和软件的使用效率,可以降低成本。如亚马逊AWS表示,到2023年,由于效率提高和固定成本杠杆的影响,成本可能会有更大的改善。
5、生态建设:通过建立健康的生态系统,云服务商可以提升用户粘性,降低获客成本。此外,生态建设也有助于云服务商提升自身的服务价值,提高定价能力,进而提升利润。例如,通过开发PaaS和SaaS业务,云服务商可以提供更高价值的服务,从而提升其整体的盈利能力。
以亚马逊AWS为例,2022年面临了60亿美元的递增成本风险,其中20亿美元来自外部驱动的成本,如工资、运输成本和燃料成本,40亿美元来自内部驱动的成本,如生产力下降和固定成本杠杆的影响。亚马逊正在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固定成本杠杆来降低这些成本。
而阿里云和腾讯云的降价策略,可以理解为他们正在通过调整定价策略来吸引更多的客户,以提高其市场份额和收入。尽管这可能会在短期内增加成本,但是在长期看来,它可能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利润率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研究云计算服务商的营收情况和成本构成对于理解云计算市场的发展趋势至关重要。尽管云计算服务商的成本控制策略各有不同,但它们普遍采取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占比。这表明,在云计算行业中,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是关键的竞争优势。
总体而言,云计算服务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通过规模经济、技术创新、价格策略和提高效率等方式控制成本,以提高利润率和竞争力。随着云计算市场的不断发展,这些成本控制策略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更具竞争力的云计算服务。
文:摘星狐狸 / 数据猿
来源:数据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