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个人年营收2个亿,这家为投资人带来100倍回报的电源管理芯片公司要上市了
原创 木阳 | 2022-03-02 20:00
【数据猿导读】 总体来说,模拟芯片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产品生存周期长,单品需求量小,因此妄图单款产品或少量产品打天下是不占优势的,只有不断“跑马圈地”挖掘新需求,开发新品,才有可能持续公司活力。
任何电子设备都需要电源管理,电源管理芯片的任务就是完成电能的变换、分配、检测及其他电能管理。作为模拟芯片的重要分支,电源管理芯片占模拟芯片比重超过50%。随着通信、工业控制、电动汽车、光伏、消费电子等行业渗透率的不断提升,电源管理芯片迎来了飞速发展期,众多企业乘行业东风加速自身成长。
日前,经过两轮问询的上海芯龙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龙技术”)已通过上市委会议,若后期完成注册审核,这家主营电源管理芯片的公司将登陆科创板,与A股投资者见面。
据数据猿统计,目前A股主营业务中涉及电源管理芯片的公司已达11家,除刚过会的芯龙技术外,还有约30家模拟芯片企业在走IPO上市流程。不禁让人好奇,电源管理芯片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行业,为何成就了这么多企业?众多企业争抢的赛道会不会变得更拥挤?行业壁垒又体现在哪?带着问题,我们来先来看看芯龙技术这家公司。
一笔投资10年爆赚100倍
芯龙技术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专业从事电源管理类模拟集成电路研发、设计和销售的公司,主要产品为DC-DC电源芯片。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产品应用覆盖车载电子装置、工业控制、通讯设备等工业级领域以及消费电子和家用电器等领域。
随着应用市场的不断外延,公司营业收入稳步增长。招股书显示,芯龙技术在2019、2020、2021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1亿元、1.58亿元、2.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7.09%,远超我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5.81%(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的复合增速。
在营收规模不断突破的同时,公司整体盈利水平也屡创新高,2019-2021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868万元、4316万元和6709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为李瑞平、杜岩、常晓辉三人,均毕业于吉林大学,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三人合计持有芯龙技术93.11%的股份,股权非常集中。
从已披露信息来看,李瑞平是芯龙技术的核心人物,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持有公司41.9%的股份,位列第一大股东。1996年至今,李瑞平一直聚焦半导体,先后任职于上海宏锐微电子、上海力通微电子、新进半导体等公司,任设计工程师、设计经理等职务,在2008年5月进入“芯龙有限”(芯龙技术前身,已注销)之前,李瑞平在模拟芯片设计领域已经积累了12年经验。
而持股占比第二(27.93%)的杜岩,相比李瑞平钟情于设计,他的工作经历更为丰富和多变。1997年从吉林大学(原长春科技大学) 毕业后,杜岩在上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有限公司任工程师,三年后选择跳出体制内,先后进入香港富尔特电子、上海晨兴电子任工程师;2001年11月,仅在毕业4年后,杜岩就开启了创业之路,并于2001-2016年期间持续创业,其所创立的公司涉及人力资源、电源管理芯片、电子产品、机电设备及配件、电子元器件销售等业务。创业期间,杜岩于2007年加入了“芯龙有限”,比李瑞平还要早一年。杜岩曾任芯龙技术副总经理,目前任公司董事,人事行政部员工。
与前两者相比,持有芯龙技术23.28%股份的常晓辉则更为神奇,从1996年7月至2020年9月,其一直在上海海洋石油局体系内任职。
至于为什么会跟民营企业“芯龙技术”扯上关系,数据猿通过对比其工作经历发现,常晓辉的第一份工作在“上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有限公司”,上文中,我们提到杜岩的第一份工作也是这里,当然,同为吉大校友(不同系)在校期间是否就已经构建良好关系我们无法知晓,但“校友+同事”的这层关系,似乎让他们此后的联系更为紧密。
于是,2012年5月,李瑞平、杜岩、常晓辉这三位吉大校友共同出资成立芯龙技术,按设立时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计算,常晓辉入资250万元(占股25%,后在两次增资及IPO后被稀释),2012年5月至今一直为公司股东,即使手握芯龙技术23.28%的股权也未在公司任职。
若以本次拟募集资金合计2.62亿元(占总股本不超过25%)计算,公司估值约为10.4亿元,这笔10年前的250万元的股权投资如今变为2.42亿元,爆赚近100倍!
发行人股权结构图(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来源:芯龙技术招股书
除了股权结构简单,公司员工总数也不多。截至2021年末,芯龙技术共拥有53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35名。若以2021年营业收入来算,公司人均年产值394.34万元。若以2020年相应科目计算(其他上市公司2021年报未出),人均产值451万元,位列同行业人均产值第一!
看上去,这似乎是一个“小而美”的生意。但拼杀的最后,绕不开人才、产品和客户。
电源管理芯片相关公司对比 来源:数据猿依据各公司年报整理
透过上表,我们看到芯龙技术营业收入2亿元左右,收入规模处A股已上市公司最末,圣邦股份、晶丰明源、上海贝岭和艾为电子均已突破10亿元营收水平(2020年)。且员工总数相比同行业公司过少,甚至仅是一些公司总人数的“零头”。
员工数过少,尤其2021年公司研究人员仅35名,是公司硬伤。要知道,模拟芯片对设计者要求极高,这主要是由于,设计模拟芯片难点在于实现功耗、工艺、面积、动态、静态特性的均衡最优表现,一般布局布线是手动的设计图,更多是基于工程师经验的积累不断优化。一个成熟的模拟设计工程师至少要在模拟领域拥有10年以上的经验。
模拟芯片设计师本身就数量少且不能速成,当同行业公司都在笼络人才,对芯龙技术来说,无论是留住还是扩充人才,都要花更大的代价和力气。
人才缺失有可能是制约公司产品突破和未来发展的一大重要阻碍。
在手产品太少,能否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存疑
对芯龙技术来说,除了缺乏人才,公司目前只有82款产品,相比同行业公司实在太少,更遑论德州仪器、高通、ADI、英飞凌等头部公司了。
产品少,为什么会是模拟芯片公司的一大软肋?
芯片大体可分为数字芯片和模拟芯片。根据WSTS的数据,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大致占半导体整体市场的12.6%,占集成电路市场的15.4%。模拟芯片按照传输电的能量分类可以分成信号链产品和电源管理芯片。信号链又可以分为线性产品,数据转换器,接口等,电源管理芯片根据功能可划分成交直流转换器,LED驱动器,电机驱动器,开关稳压器,LDO线性稳压器等,这些分类具体到产品就有几万种。
且与数字芯片推崇高价值、海量单一产品(如CPU、GPU)不同,模拟芯片是以长生命周期、多客户、多应用场景的产品为目标。这就意味着,模拟芯片这类产品,要开发足够多的产品,同时有关系密切的供货商或者客户。
总体来说,模拟芯片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产品生存周期长,单品需求量小,因此妄图单款产品或少量产品打天下是不占优势的,只有不断“跑马圈地”挖掘新需求,开发新品,才有可能持续公司活力。
随着模拟芯片企业产品的不断增多,原有产品反复贡献收入和利润,新产品叠加放量,公司营收和利润稳步增长。以德州仪器为例,公司拥有80000多种模拟芯片产品,10万多客户,经历数十年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模拟芯片排名第一的公司。
由于国内模拟芯片公司与国外企业差距较大,我们仅以国内同行业公司对比来看,国内模拟芯片公司中,除希荻微产品数量较少外,其余公司均达到几百、上千种产品量级,各家产品矩阵不断完善。相比之下,聚焦DC-DC电源芯片,产品类别单一,产品数量82款的芯龙技术在产品储备方面明显不足。
国内同行业公司的市场地位及产品线构成对比情况
来源:希荻微招股书,数据来源于 Frost&Sullivan 出具的报告、可比公司年报、半年报、招股说明书及官方网站信息
对此公司在招股书中坦言,公司主营业务规模较小,产品线不够丰富,与电源管理芯片的龙头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果公司未来不能继续扩大经营规模,丰富产品结构,则可能在行业的周期波动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受到不利影响。
此外,较为诟病的一点,2019-2021年芯龙技术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大致为7%左右;同行业思瑞浦、圣邦股份、晶丰明源研发投入比重分别为21.63%、17.31%和14.29%;研发费用额度上, 2019年至2020年,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值分别为6704万元及1.07亿元,芯龙技术的研发投入分别为785万元、1034万元,无论是投入比例还是总额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水平。
有意思的是, 芯龙技术在2020年曾现金分红6000万元,而在本次募资用途中有一项是补充流动资金6200万元,“惜金”研发投入,大笔分红后用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一时竟不知该如何评价。
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下产销量却下滑,标榜高压DC-DC品,但其收入占比并非第一
由于公司采用fabless模式(仅设计芯片,委托代工厂芯片制造后销售),轻资产经营模式下,公司无需自建芯片产线,因此资本支出较少,经营灵活度高。不过正因如此,公司对代工厂的依赖较大,受制于供货商。
一方面,有可能在行业景气度高的时候代工厂没有足够产能,芯片设计公司拿不到产能,或者代工厂出现极端情况,比如工厂爆炸、失火等,延后交获都会影响上游设计公司;另一方面,产品工艺配合受限,工艺不够齐全,无法在性能上和IDM竞争。
先说产能。2021年,“缺货”是半导体行业主基调,谁能拿到产能谁就优先确保了收入和利润。
从芯龙技术招股书来看,华润微是公司第一大供货方,2021年采购金额占比41.76%。由于跟华润微良好长期的合作关系,使得公司在行业上游供应商产能紧张的市场形势下,确保了自身的供货能力,芯龙技术2021年合计产量32743.88万颗,较上年同期增长48.72%,扩大了销售规模,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2021年,受晶圆、封装厂商代工产能紧张、新冠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行业普遍出现供不应求、芯片设计厂商涨价的情况,芯龙技术亦随之上调产品价格,致毛利率有所增长。
主要产品变动比价 来源:招股书
不过,有一点引起了数据猿的注意,2019年、2020年芯龙技术主要产品产销率均超过100%,销量大于产量。然而,2021年整体产销率降至85%。不仅如此,公司主营产品连续三年产销率均出现下滑,具体来看中压电源芯片产销率从2019年的112.57%降至2021年的84.27%;高压电源芯片产销率从112.42%降至2021年的91.21%;LED 照明驱动芯片产销率从2019年121.61%降至77.85%。
因产品供不应求而涨价,在产量未受影响的情况下,为何产销率连年下滑?是否预示着行业缺芯已获缓解?而公司营收或由盛转衰?
工艺受限。一颗芯片做的好不好,在决策阶段取决于市场需求理解的是否深刻。芯龙技术目前主要产品有三类:中压电源芯片、高压电源芯片和LED照明驱动芯片。招股书中提到,公司中高压产品的主要性能参数已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
就耐压100V单一产品而言,除公司产品外,国际知名芯片厂商德州仪器、美国芯源、矽力杰的产品达到最大输出电流、单颗芯片最大输出功率最高水平,分别为 1A、15W;公司的100V耐压产品的最大输出电流、单颗芯片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 2.1A、20W。即公司的高压电源芯片运用了高压降压技术、大电流输出技术等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指标达到了与国际领先厂商相同的水平。
由于高压产品国产化程度较低,在国内享有较高的毛利率,三年平均毛利率均在50%以上。按说哪款产品更能盈利,哪款产品就应该卖更多,不过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芯龙技术主营产品毛利率(2019-2021年)
对比2019-2021年营收占比来看,中压电源芯片占收入比重约六成,高压电源芯片是两成以上,LED照明驱动芯片最少,且逐年占比降低,2021年占总收入比重8.66%。为何更赚钱的高压芯片,收入占比仅有两成?
公司自主研发采用“B+D”工艺(主流是BCD工艺)在单颗芯片内集成了B、C、D三种器件的功能,以实现产品100V高耐压、100W大功率的技术突破与量产。我们认为有可能是这一“B+D”工艺使得公司与代工厂产品工艺配合受限,影响量产量级,因此产量较小。
与国际模拟芯片大厂相比,本土模拟厂商除了电源管理芯片产品的性能和市场存在差距之外,产品链的种类与丰富性也存在诸多不足。唯有迎难而上,才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对芯龙技术来说,公司在高压电池管理领域的突破,向世界展示了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但82款产品仅是公司经营的“基本盘”,在研发人数、在手产品、研发投入均有不足的情况下,公司究竟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追平昔日差距?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数据猿
我要评论
活动推荐more >
- 【大会嘉宾】威马汽车集团战2021-08-02
- 【大会嘉宾】联通智慧足迹CM2021-08-02
- 2018 上海国际大数据产业高2018-12-03
- 2018上海国际计算机网络及信2018-12-03
- 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将于2018-09-26
- 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62018-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