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教育应用兴起,什么评价指标管用?

【数据猿导读】 教育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服务之一,教育的智慧化也是构成智慧城市的基本要求。如何评估城市中教育服务的智慧化,使之契合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本文将从智慧城市与智慧教育的特征入手,介绍智慧城市教育领域应用评价体系的设计过程和指标体系内容。

智慧城市教育应用兴起,什么评价指标管用?

“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专家谈”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颁布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目标包括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基础设施智能化以及网络安全长效化。教育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服务之一,教育的智慧化也是构成智慧城市的基本要求。如何评估城市中教育服务的智慧化,使之契合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 本文将从智慧城市与智慧教育的特征入手,介绍智慧城市教育领域应用评价体系的设计过程和指标体系内容。

智慧城市及其特征

关于智慧城市国内外不同主体从各自关注的角度给予了不同的定义。国际电信联盟(ITU)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列举了不同主体对于智慧城市的108种不同的定义,这些主体包括:学术研究社区、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公司、市场研究公司、贸易协会和标准开发组织。基于对这些关于智慧城市定义的关键词分析,ITU认为智慧城市的关键词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基础设施和服务、ICT(通信、智能、信息)、人(市民、社会)、环境和可持续性、管理、经济和金融、移动性。从这些关键词不难看出,智慧城市的基础是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管理和服务中的深入应用,而其目标是人的生活品质的提高以及社会和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认为,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点:

以人为本的惠民服务。这个特征无论在学术文献还是政府文件中都得到充分的体现。智慧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为市民服务,满足市民的需求,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全面感知与记录。为了达成“智慧”目标,需要从基础做起,就是通过感知技术,充分采集数据,数据全程记录,继而为后续的服务提供数据基础,为分析决策提供数据基础。

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资源共享。城市各个部门的数据不仅在政府部门之间共享,也可以为市民、其他单位共享;基于数据开放共享,市民和其他单位可以有效利用这些数据,提供更加创新、智慧的服务。

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协同整合。城市各个部门之间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市民满意度。

智慧教育及其特征

教育是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服务的智慧化、便捷化也是智慧城市的显著特色。我们认为:智慧教育的真谛就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通过培植人机协同的数据智慧、教学智慧与文化智慧,本着“精准、个性、优化、共享、思维、创造”的原则,让教师能够施展高成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格品性、较强的行动能力、较好的思维品质、较深的创造潜能的人才。

智慧教育的特征主要包括连通、感知、交互、适配、记录和整合等六大特征。

——连通。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宽带网络、无线网络)和各类移动设备,营造一种无缝连通的学习空间,学习者可以处处学习、时时学习。

——感知。通过感知技术,能够全面感知学习情境、学习者社会关系。

——交互。通过多种自然交互工具,实现良好的学习体验。

——适配。基于各类基础信息(包括感知和记录的信息),为学习者提供精准的、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服务。

——记录。通过各类感知设备以及学习应用系统,可以全程记录学习者学习活动的过程,为全面展示学习者技能与成就、个性化学习支持等提供基础信息。

——整合。将学习过程中采集的各类信息、各种学习资源和服务进行开放整合,从而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

智慧城市教育领域评价指标设计

本指标体系依据国家关于智慧城市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政策规划进行设计,同时参考了国内外关于智慧城市和教育信息化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献。

在充分研究了国家关于智慧城市和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调研提炼智慧城市教育分领域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参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草案》和《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项制订的总体要求(征求意见稿)》进行设计。

主要设计思路:

从适应智慧城市评价的层面构建指标体系。由于本研究主要是配合国家发改委指导确定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的教育分领域指标,因此整个指标体系从评价城市教育信息化情况的角度出发,但又要突出智慧城市关于公共服务惠民化特点,因此指标针对智慧城市的要求有所侧重,不是传统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

以面向广大市民(包括学生)的服务评价为主,侧重便民、惠民、实用的要求。

侧重客观性指标设计,兼顾主观满意度等指标。

考虑城市特征。一些指标的评价可结合具体城市的特色应用开展,因此在指标设计上具有一定的扩展性,争取不针对某一个特定应用开展评价,让城市可以有选择地针对其特色应用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但总体符合关于智慧城市应用的特点要求。

评价以相对宏观的指标为主,以政府主导建设的或城市范围内的规模应用为主进行评价。

根据上述设计思路以及智慧教育的特征,设计教育领域的评价指标由6个一级指标和36个二级指标构成,其中学习环境连通性、学习资源丰富性和用户体验满意度3个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已经作为国家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教育分领域的统计指标。

从智慧技术视角,智慧教育的主要特征包括连通、感知、交互、适配、记录和整合,这些特征可以通过以下指标体现:

指标体系中考虑了校内外学习的情况,例如校内信息化应用情况、校外终身学习的情况、以及连通学校、家庭、社区和科教文博场域的情况。

感知技术作为达成“智慧”的基础技术,其用途隐含在多个评价指标中,例如学校多媒体教室中的感知设备配置、一卡通设备的跨场域应用、学习便捷性、适需性以及记录完整性这些评价指标的具体评价时都与感知设备的应用有关。

交互特性数据比较具体的智慧教育特征,可以从“用户体验满意度”和“管理服务普惠性”的一些二级指标反映。

适需、适时、适量这些主要依赖于学习者的主观评价,较难抽取一些客观评价指标。指标中,在资源方面相关的指标有资源的丰富性、在用户体验方面相关的指标有学习适需性、学习有效性等。

全程记录是技术系统“智慧”功能的基础,指标中专门设置了“记录完整性”这个指标体现(参考了医疗领域的“电子健康档案”的做法)。这些不同领域的“记录”结合起来,将形成一个完整的关于市民的“全程”记录信息。

整合的理念贯穿了教育服务的各个环节,包括学习资源的整合、学习服务的整合以及教育政务的整合,在“学习资源丰富性”“用户体验满意度”“管理服务普惠性”以及“系统建设生态化”等多个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都有所反映。


来源:中国教育报

声明:数据猿尊重媒体行业规范,相关内容都会注明来源与作者;转载我们原创内容时,也请务必注明“来源:数据猿”与作者名称,否则将会受到数据猿追责。

刷新相关文章

数据猿创始人兼CEO牟蕾:数据积累、成本可控、应用场景落地是AI规模化三要素
数据猿创始人兼CEO牟蕾:数据积累、成本可控、应用场景落地是A...
#榜样的力量#Smartbi疫情收集和分析系统——助力教育行业复工复学丨数据猿新冠战“疫”公益策划
#榜样的力量#Smartbi疫情收集和分析系统——助力教育行业复...
深挖空间地理数据价值,探索潜在创新应用!一文详解浙江省数据开放创新大赛德清地理信息专场赛
深挖空间地理数据价值,探索潜在创新应用!一文详解浙江省数据开...

我要评论

精品栏目

[2017/12/19]

大数据24小时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周周看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投融资

More>

[2017/12/18-22]

大咖周语录

More>

[2017/12/13-20]

大数据周聘汇

More>

[2017/12/12-19]

每周一本书

More>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