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祥云”大数据:精准预报灾害 降损失保安全

【数据猿导读】 当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如何提升相关部门的预警能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在高新区成长起来的贵州东方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世纪)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东方祥云”大数据:精准预报灾害 降损失保安全

当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如何提升相关部门的预警能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在高新区成长起来的贵州东方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世纪)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东方世纪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精确预警和监测,以及对气象情况的及时监控,减少突发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今年入汛以来,东方世纪利用能够精准测算降雨和洪水的“东方祥云”系统,为省防汛指挥部门提供全省未来24小时的精细化降水预报、洪水危险等级分布图、土壤含水量分布图……共发布预警快报45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将“东方祥云”的预报结果和气象、水文部门提供的预报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为全省抗洪抢险赢得宝贵时间。同时,省防汛指挥部门将“东方祥云”的分析结果转发至全省各级防汛部门提供参考……

其实,在高新区,这样的大数据实体企业不在少数,他们各有“独门秘笈”,从落地生根的种子,到枝繁叶茂的大树,他们将大数据应用在我们能想象到的各个方面,引领全新的生活方式。

独门秘笈 延长预测时间

今年7月8日至9日,黔南州长顺县遭受罕见特大暴雨袭击,“东方祥云”利用大数据进行气象预测,在8日13点向省防汛办上报汛期预警快报:“根据未来24小时降水预测结果,结合水文分析方法,预测我省中部、南部、东部未来24小时局部地区小流域会有小洪水发生,其中黔南州、遵义部分地区小流域会有中洪水发生。”省防汛办将汛期快报及时转发给各级防汛部门,指导当地的防汛工作。

“东方祥云具有比传统的分析软件快300倍的‘独门秘笈’——自主研发的洪水预报EC模型,该模型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预报精度达到国家标准,并能在全球任意经纬度测算未来3天的降雨情况,将洪涝灾害预测期从过去的20分钟延长至72小时……”东方世纪公司董事长助理余林梅说。

“东方祥云”系统采用云服务的方式,收集来自全球的卫星遥感、地形地貌、气象预报等信息,并将全球量化到每五公里一个网格,通过算法分析,得出每个网格未来72小时有可能达到的降雨量和洪水流量。

这意味着,灾害发生时,能够让洪灾地区居民提前转移,同时也能使水资源的调配更加科学合理。

东方世纪在该系统的基础上,研发出祥云气象APP,结合国家气象局自动站及雷达观测成果的降水实况数据,能够提供未来3天的气象和洪水预报。

目前,这种基于大数据的洪水预报核心算法尚属国内唯一,东方世纪也因此成为贵州大数据领域的标杆企业。同时,东方世纪还是贵州省创新型领军企业、贵州省企业技术中心、贵阳市洪水预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第一批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

今年,以“东方祥云”技术为基础的贵阳市智慧防汛决策系统启动,进入主汛期以来,对七次区域性强降水过程进行降水预报和洪水预报,发出暴雨、大暴雨及洪水预警,实现“云上防汛调度”。

同时,在水库调洪调度方面,智慧防汛决策系统根据来水预测及趋势分析,结合水库工程实况,对有调度能力的水库水电站进行洪水调蓄和优化调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下游及周边地区的安全。

2017年6月22日至24日,贵阳出现今年入汛以来最强的一次降雨过程,智慧防汛决策系统对重点河道、水库水电站进行洪峰流量的预报,对山洪小流域进行洪水量级的预报发布。通过对贵阳水文站、禾丰水文站、修文水文站的对比,在实测网格化降水的基础上,对未来6小时内的洪水量级进行预测,预报精度达到70%至80%,并根据降水量进行未来3天的降水趋势预测。

“传统水利信息化提供的洪水预警服务,存在投资大、维护难、数据不全面、预见期短等问题,对于中小流域,特别是洪水陡涨陡落的山区小流域,不能充分发挥洪水预警降低人身及财产损失的作用。”余林梅说,东方祥云可为全国范围内的小流域山洪提供及时预警,根据全国范围5公里网格72小时的预报降雨量,提供全国以及省级范围等大尺度洪水的趋势预报,并为国家及省级防汛决策提供参考。

目前,东方世纪已与中国气象局中国天气网合作,开设气象水利频道,发布未来72小时全国小流域洪水大小分布情况。通过该频道,可以查看全国累计降水分布图和全国土壤含水量分布图。

政府搭台 让企业走出去

“高新区不仅出台‘大数据十条’‘提升国际化水平十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国际合作促进中心还将东方世纪作为大数据重点企业进行培育和扶持,推荐‘东方祥云’参与各类国际合作,为我们借船出海、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有力保障……”余林梅说,“政府给了我们极好的平台,让大数据企业有了走出去的机会”。

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今年高新区将大力扶持大数据优质企业,落实大数据战略行动,推进大数据在政务、商业、民生领域的创新应用,担负起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核心区的职责使命,助力把贵阳打造成为中国数谷。

截至目前,高新区大数据及关联企业达3600余家,2016年实现产值401亿元,成为贵阳大数据产业密度最高的区域,大数据产业发展总体呈现出从风生水起到落地生根的良好局面。

一批大数据企业已做实、做优,发展实体产业,并带动企业发展,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让大数据从抽象的概念变成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经济。

下一步,高新区将坚持创新驱动、数据引领,梳理一批大数据实体企业,加大对优质企业的扶持力度,强化企业宣传推广。


来源:贵阳日报

声明:数据猿尊重媒体行业规范,相关内容都会注明来源与作者;转载我们原创内容时,也请务必注明“来源:数据猿”与作者名称,否则将会受到数据猿追责。

刷新相关文章

#榜样的力量#疾控AI分析平台WDCIP——以科技力量贡献“大数据”智慧丨数据猿新冠战“疫”公益策划
#榜样的力量#疾控AI分析平台WDCIP——以科技力量贡献“大数...
张涵诚:大数据招商平台可推动地方供给侧改革
张涵诚:大数据招商平台可推动地方供给侧改革
#榜样的力量#开域疫情防控测温一体机——为千万人的生活出行安全保驾护航丨数据猿新冠战“疫”公益策划
#榜样的力量#开域疫情防控测温一体机——为千万人的生活出行安...

我要评论

精品栏目

[2017/12/19]

大数据24小时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周周看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投融资

More>

[2017/12/18-22]

大咖周语录

More>

[2017/12/13-20]

大数据周聘汇

More>

[2017/12/12-19]

每周一本书

More>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