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职业大数据揭秘“逃离北上广”真相
【数据猿导读】 近日,中国最大的实名制职场社交平台脉脉发布《中国职业数据白皮书夏季号》,根据脉脉数据研究院的调查显示,当北上广深杭的房价、户口等问题阻碍年轻人在此定居的时候,一些年轻人便开始选择“逃离”。

“逃离北上广”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一方面这牵涉当前青年人的职业选择,另一方面职业选择背后则反映着不同城市的发展水平和资源分布状况。
近日,中国最大的实名制职场社交平台脉脉发布《中国职业数据白皮书夏季号》,根据脉脉数据研究院的调查显示,当北上广深杭的房价、户口等问题阻碍年轻人在此定居的时候,一些年轻人便开始选择“逃离”。
数据表明,苏州、武汉、成都是最受年轻人青睐的二线城市前三甲;人们逃离一线城市、去二线城市后,选择最多的岗位是销售岗;而27岁则成为了最适宜出逃的年龄,二线城市同样天高任鸟飞。
逃离北上广主力为25-29岁年轻人
从一线城市出逃到二线城市去发展的人才,其共性是:拥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追求较高的生活品质,希望城市宜居且有更好的职业发展。
通过在一线城市工作积累能力,随后移居二线城市追求更好地生活,开启自己的第二人生,已经成了从北上广深杭离开的人们理想的生存路径。
脉脉数据研究院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间,从一线城市去往二线城市发展的人群中,主力军为25-29岁的年轻人,占到移居人数的45.9%;其次是20-24岁,占比22.0%;排在第三的年龄段是30-34岁,占比21.3%。
逃离北上广的主要为25-29岁的年轻人
相比之下,35岁以上再选择逃离一线城市的人群总体较少,这些人大都在一线城市有了更多的积淀,工作和生活上都形成了固定的圈子和资源,并且大多组建了家庭,放弃的成本较高。
具体而言,35-39岁离开一线城市的人数,只占出逃总人数的7.5%;40-44岁,占比2.1%;45岁以上,占比1.2%。值得注意的是,27岁选择离开北上广深杭,去二线城市的人数最多,达到811人,占比10.9%。
苏州武汉成都等二线城市受“出逃族”欢迎
脉脉数据研究院的数据显示,苏州、武汉、成都、天津、南京、郑州、西安、合肥和厦门,成为“出逃族”离开北上广深杭后,实际去往的9大热门二线城市。
最受逃离者欢迎的九大二线城市
除了二线城市日渐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好公司同样是“出逃族”选择去二线城市所关注的焦点。二线城市容纳的行业越来越多,企业数量在逐渐增加,在找工作时就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资料显示,中国平安、百度、苏宁、中铁、新美大、富士康、同程旅游、华为、京东、宜信、中软国际、滴滴等公司,是人们最终选择最多的就业公司。同时,这些公司都有共同的特点,即在北上广深之外的二、三线城市也有分公司。
一位受访者表示“虽然二线城市不如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工资水平,但消费水平也没有一线城市那么高,生活压力也没那么大。”他进一步指出,“来一线城市打拼又逃离的人,大多是没后台没背景的。回到二线城市或地方,找收入高、文化好、五险一金有保障的工作并不容易。”
销售岗位、互联网公司是“出逃族”最爱
离开一线城市的“出逃族”,去二线城市从事的最热门职位是销售。脉脉数据研究院调查表明,销售、市场、技术研发、CEO&总经理、运营、设计师、业务、项目管理、HR、行政后勤等职位,是人们到二线城市主要就职的岗位。
总体而言,二线城市公司的市场职位十分受欢迎。拥有了一线城市大公司、大平台的市场经验和视野,到二线城市公司做市场,对很多人来说都更加游刃有余。
脉脉数据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举例称,以互联网公司为例,尽管北上广深杭的大公司扎堆,也吸引了大批技术研发人才,但是随着各行各业都在针对“互联网+”做探索,二线城市对科技互联网的技术研发需求日益增多,比如武汉就给科技创业公司提供了很多优厚的补贴和优惠条件,吸引了一些北上广的互联网公司和行业人才纷纷落户。
来源:中国科技网
我要评论
活动推荐more >
- 2018 上海国际大数据产业高2018-12-03
- 2018上海国际计算机网络及信2018-12-03
- 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将于2018-09-26
- 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62018-06-21
- 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2018-06-21
- “无界区块链技术峰会2018”201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