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时代 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机遇与挑战

【数据猿导读】 随着对区块链概念和技术特征的深入理解,持有温和理性态度的人越来越多,这种愿意去观察、尝试、反思和等待的态度,也许是区块链发展至今的最大幸事。

大数据时代  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对区块链概念和技术特征的深入理解,持有温和理性态度的人越来越多,这种愿意去观察、尝试、反思和等待的态度,也许是区块链发展至今的最大幸事。

2014年2月28日,香港,香港首家比特币零售店开业。新店位于香港岛中西区西营盘,占地400平方英尺(约合37平方米),是亚洲新纪元比特币交易平台的主意。图/视觉中国

熟悉科技圈和创投圈的人,在去年到今年一定经历过对一个复杂词汇逐步认识了解的过程,这个词就是“区块链”。

这个从英文block+chain直译过来的舶来词汇,近一年来可谓出尽了风头,宣称从底层逻辑开始颠覆传统金融业、建立脱离政府背书和管制的世界自由货币、创建无须信任消灭欺诈的未来乌托邦、开启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代信息和价值革命。鼻子在空气中使劲嗅几下,人们似乎都能闻到下一时代的美好,让这个解释起来有点费力的概念多多少少带上了神秘主义的色彩。

伴随着各种加密数字货币的价格从2016年底开始一路狂飙,越来越多的创业者、科技粉、甚至普通人都开始去了解比特币和区块链。

尤其是区块链概念写入“十三五”规划之后,不少地方政府都把区块链作为下一阶段政府科技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行业论坛中都忘不了增加一个区块链分论坛,笔者身边也突然间冒出一大堆打听区块链是什么和如何投资比特币的人,研究区块链仿佛成为一种时尚。

一年多过去后,除了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一大批区块链底层或应用企业,并没有产生继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货币之外的其他实际应用,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个技术到底是否真的如传说中那么美好。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早期过度宣传的区块链概念,在普及度越来越广的情况下,也遇到越来越多的实践考验,能否在实际落地应用中展现价值、证明自己,决定了区块链在下一个阶段中被热捧或被抛弃的命运。

笔者以区块链从业者的角度来观察,既不否认平权概念、公开透明和分布式等特征在部分场景中的潜在价值,也不低估经济社会传统和人性特征对其应用的限制。

所幸的是,随着对区块链概念和技术特征的深入理解,持有温和理性态度的人越来越多,这种愿意去观察、尝试、反思和等待的态度,也许是区块链发展至今的最大幸事。

过去的2016年,可以说是区块链概念的普及之年,狂热的追捧让新概念迅速普及到整个社会,行进中的2017年,是对区块链更加重要的落地之年,给了新概念接受检验的挑战,也给了它证明自身有效性的机遇。在这个时候进行审慎的思考、判断和尝试,是为下一阶段奠定发展基础的关键工程。

解析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概念的解读有多个层次,狭隘的定义下,区块链指的是一种特殊的链式数据存储结构;宽泛地讲,区块链是包含几种基础技术(点对点网络、加密算法、分布式存储、共识协议等)的技术集合;实际应用中,区块链是一套基于共识协议和分布式架构的可信数据交换和存储网络;更广泛地推广,区块链有可能在部分场景中成为下一代互联网局部场景中的标准协议。

基于区块链的核心特征,它适合应用在相对封闭或很少外部输入、需要多方信任协作、承载价值传递功能的场景中。

区块链的核心价值在于由多方见证和不可篡改带来的数据真实性,并由此建立起“无须信任”的信任,而这个价值的实现是需要在区块链网络中通过冗余计算的共识协议来完成的。

能够通过协议进行共识的前提,是所有信息及其流转过程都是可信可验证的。如果系统要接入新的信息,就需要在信息“上链”之前首先进行验真,否则源头的信息就是虚假的,后续无论如何共识如何验证,都无法保证信息的可靠。

由于绝对可靠的验真过程成本高昂,大量新信息的涌入必然会造成虚假信息的普及,从而破坏整个系统,因此只有封闭的系统,才可以保证信息的持续真实。

区块链适合应用在需要多方互相信任的场景中。本质上,共识和验证过程会引入大量的冗余计算,而额外添加的计算势必会带来效率的降低,所以不加任何前提的情况下,区块链从技术角度来讲是一种效率低下的解决方案。

但是由于数据的真实和信任的传递可以节省巨大的纠错成本和摩擦成本,在实际应用中,区块链往往又表现出很高的综合效率。当应用的场合存在着多方互信的问题时,加入区块链的解决方案,可以体现出高效性,但当应用场景中不存在信任问题时,中心化的方案能够提供更好的效率,因此区块链对于依赖多方互信的应用场景,有着独特而优美的优势。

区块链在计算上存在冗余(共识和验证),在信道占用上存在冗余(p2p广播),在存储上也存在冗余(分布式存储),在比特币为代表的工作量证明(POW)中还要进行额外的挖矿计算,因此在资源占用和能耗方面先天具有很大的负担,是一种高成本方案。如果要应用得当,就必须选择一种能通过区块链特性,大幅降低其他成本的场景。

在价值传递的场景中,存在欺诈、作伪、抵赖的动机,存在着信任风险,甚至只是无心的错误,也会带来巨大损失。区块链特性的加入,可以让数据造假变得几乎不可能,排除了信任风险和错误风险,显然是用一种高技术成本的方案,换取了业务成本的大幅降低,最终达到减少成本的目的。

综上所述,区块链在相对封闭、存在多方信任问题,以及承载价值传递的场景中,有着独特的技术优势,也展示出独特的魅力,具有很大的应用想象空间。但是在不具备此类特性的场景中,往往又受到自身特性的阻碍。

所以说,在当前阶段,区块链在部分场景中很值得探索,但并非如很多宣传所说的,能够彻底改变生产关系和颠覆传统交易方式。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空间

区块链的应用也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正如人是受社会影响的动物,区块链也是受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的技术。

举例来说,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数字货币是典型的优质区块链应用场景:完全封闭的系统、最广泛的社会信任协作、最直接的价值载体,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很难得到广泛推广。

原因大家都很清楚,货币作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之一,政府一定要有实际控制能力,不然宏观调控无法施展;人作为社会动物,其信任建立方式和传统习惯,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

这并不是说区块链在社会生活中就没有应用价值。在很多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场景中,区块链都值得我们去尝试。比如说合同的存证、票据的转移、积分的通兑、资产的数字化等方面,都有不少空间等着我们去探索。

当下的时代正是区块链发展的好机遇,概念的普及、政府的推动、企业的热情、时代的呼唤都给这个新概念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土壤。

过去的一年里,区块链在创投圈的热度有目共睹,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无数的区块链企业。虽然由于技术本身的积累门槛,概念过热带来的浮躁,这些企业中鱼龙混杂,对概念的宣传也往往夸大离奇,但无论如何,这股浪潮让很多人开始关注区块链概念,了解区块链逻辑,认识区块链价值,对于概念的推广普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区块链作为一项重点技术写入了“十三五”规划,这是业界始料未及又倍感欢欣的事情,更加鼓舞的是,目前有不少地方政府已经把区块链作为重点高新产业在推动,力图抢跑新的一轮技术和产业竞争。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也为很多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背书和信心。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各行各业都对新技术充满敬畏和关注,无论是“被颠覆”的金融行业,还是企图升级的传统行业,都对区块链如何落地充满兴趣,这让大批的创业企业嗅到了新的机会。

互联网的急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传递效率,但却始终无法解决信息真实性的问题,真相比过去传播得更快,谣言也比过去更容易流传。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暴露出大量的虚假事件,毒奶粉、地沟油、假药假货等,也让人民对信用的呼唤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为区块链在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时代背景。

区块链技术面临的挑战

尽管时代赋予了新的机遇,区块链的发展也并非可以一帆风顺,在自身和外部因素上都面临着多重挑战。

作为一项诞生仅仅几年的新技术,区块链在自身的技术成熟度、稳定性和标准化方面都还有很长的路,目前的大多数区块链框架都是诞生不久,尚未开发完成,或者仅仅是实验室级别产品,存在很多潜在的漏洞,达不到生产环境的要求。不同的框架之间缺乏标准,难以互通。技术特征本身如何与各产业进行结合也都刚刚开始探索,在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受限于区块链自身的特征,目前能够看到潜在的有效价值的场景并不是很多,而且对这些场景的改造过程也容易引入新的技术或者法律风险。如何有效利用自身特征,解决现有场景中的问题,任重而道远。

区块链应用面临技术模式与社会习惯的冲突。目前大部分美好的区块链应用想象中,都设定了两个大的前提:一是区块链在全社会已经得到了大规模的普及;二是所有人都充分理解了区块链的运行机制,并且能够妥善保管自己的私钥。而这两个前提实际上都不存在,在可以看得到的未来,也很难实现。

区块链相对去中心化的网络结构,与几千年来人类习以为常的中心化和中介模式,存在巨大的冲突,这种习惯或者说是生物习性的力量是一种巨大的阻力。

另外,高度安全的私钥体系,也伴随着一旦丢失永远消失的风险,这与普通人的生活习惯存在巨大的不同,这对于区块链的普及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目前区块链的概念正如日中天,打着区块链的幌子招摇撞骗的人也数不胜数,无论是滥竽充数随意宣扬区块链的好处,还是别有用心利用区块链坑蒙拐骗,都在对区块链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会给区块链的发展带来严重的政策风险。

一言以蔽之,对于区块链产业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有机遇、有可能,也有挑战、有风险,如何利用好当前的形式,掌握区块链的核心特征,在实际落地应用中率先杀出一条生路,是每一个区块链从业者都在深深思考的问题。无论如何,未来之门,已然打开,迎来的是喜是悲,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来源:《财经》杂志

声明:数据猿尊重媒体行业规范,相关内容都会注明来源与作者;转载我们原创内容时,也请务必注明“来源:数据猿”与作者名称,否则将会受到数据猿追责。

刷新相关文章

别把区块链玩坏了!
别把区块链玩坏了!
#榜样的力量#疾控AI分析平台WDCIP——以科技力量贡献“大数据”智慧丨数据猿新冠战“疫”公益策划
#榜样的力量#疾控AI分析平台WDCIP——以科技力量贡献“大数...
“身份链”重新定义区块链
“身份链”重新定义区块链

我要评论

精品栏目

[2017/12/19]

大数据24小时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周周看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投融资

More>

[2017/12/18-22]

大咖周语录

More>

[2017/12/13-20]

大数据周聘汇

More>

[2017/12/12-19]

每周一本书

More>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