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首查地理国情“家底” “大数据”推动环境整治

【数据猿导读】 上海已完成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目前地理国情“大数据”正在土地管理、风貌保护、水环境整治等领域积极发挥作用。

上海首查地理国情“家底”   “大数据”推动环境整治

记者从日前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城市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交流会”上获悉,上海已完成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目前地理国情“大数据”正在土地管理、风貌保护、水环境整治等领域积极发挥作用。

上海市副市长时光辉透露,上海已完成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并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编制中,充分采用了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成果,精准和科学地推动了城市规划工作;同时,上海市还主动开展多项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为全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小河道整治、历史风貌保护等领域提供专业服务。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孙继伟介绍说,自2013年起,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开始推进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工作,在全面开展上海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土地管理、风貌保护、水环境整治、规划实施评估等重点工作开展了土地利用变化监测、风貌保护建筑监测、中小河道水体监测等多项地理市情监测,并将数据集、展示系统、监测报告与图册等成果资料深度应用于上海土地管理、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等领域。相关监测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上海“五违四必”环境整治。

据悉,上海市测绘院利用地理国情信息,通过比对现有的土地规划审批数据,为监测违法用地、违规建设等行为提供了重要信息参考。同时,各类监测成果在上海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中也发挥作用,测绘部门依托所采集数据,设计建立了历史风貌保护区、风貌街坊、优秀历史建筑等多项专题数据库,并开发了历史风貌数据查询系统,使相关管理部门实时在线获取、了解历史风貌保护建筑专题监测信息。

在全市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工作中,上海市测绘院采用先进遥感技术,快速准确地摸清了黑臭河道实际情况,找出了10501个疑似黑臭点,拍摄了20000余张实地照片,形成了10501张水体勘察资料表,及时向上海市水务局提交疑似黑臭河流点成果,为实现中小河道整治工作目标全覆盖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库热西·买合苏提认为,城市地理国情监测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了有效支撑,丰富了城市治理手段。各地要推动城市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共享应用,为建设绿色、智慧、宜居的新型城市发挥应有的作用。


来源:新华社

声明:数据猿尊重媒体行业规范,相关内容都会注明来源与作者;转载我们原创内容时,也请务必注明“来源:数据猿”与作者名称,否则将会受到数据猿追责。

刷新相关文章

#榜样的力量#疾控AI分析平台WDCIP——以科技力量贡献“大数据”智慧丨数据猿新冠战“疫”公益策划
#榜样的力量#疾控AI分析平台WDCIP——以科技力量贡献“大数...
8月上海!新世界 加速生长·2020母婴生态大会&樱桃严选找货节来了
8月上海!新世界 加速生长·2020母婴生态大会&樱桃严选找货节...
张涵诚:大数据招商平台可推动地方供给侧改革
张涵诚:大数据招商平台可推动地方供给侧改革

我要评论

精品栏目

[2017/12/19]

大数据24小时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周周看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投融资

More>

[2017/12/18-22]

大咖周语录

More>

[2017/12/13-20]

大数据周聘汇

More>

[2017/12/12-19]

每周一本书

More>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