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看好当下的C2M?
郭之富 | 2017-04-19 13:32
【数据猿导读】 什么不看好当下的C2M:①消费者的购物周期被拉长,品类的快速更新迭代才是竞争的核心之一;②零散性的订单使制造端成本增加,C2M市场份额很小;③制造商直连消费者需要时间过渡

C2M,CustomertoManufactory,简单概括为“预约购买,按需生产”。业务逻辑是,工厂直连消费者,砍掉流通加价环节,最大程度的去中间化,让消费者以最低的价格买到高品质、可定制的产品。愿景很美好,然而,它只能是商业模式里的“配角”,当不成“主角”。原因有三:①消费者的购物周期被拉长;②制造端成本增加,市场份额小;③制造商直连消费者需要时间过渡。
▌消费者的购物周期被拉长
在零售电商平台当中,能够形成巨头的,无外乎围绕着“多快好省”打天下,比如淘宝围绕着“品类多”满足了消费者全方面的选择需求,京东自建物流,打出“快”字招牌。工厂直连消费者的模式,在绝大多数消费者尚未形成超前意识之前,由消费者下单到平台接单累积一定订单量转交制造商生产,中间的消费周期被拉长。消费者的“等待疲劳”会导致对曾经看着喜欢,过几天又不喜欢的状况发生,另外,在这快时尚的环境下,品类的快速更新迭代才是竞争的核心之一。
据CNNIC《2015年中国网购市场研究报告》显示,随着菜鸟物流的社会化运营,以及其与京东物流快递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较高的快递服务品质已经成为网络购物中的标准配置。网站用户体验的提升和促销活动已经成为常态化的基本保障。2015年,快递配送速度占据用户购物决策的47.3%。
易观发布的《中国网上零售购物节消费者行为专题研究》显示,网上购物节用户对促销普遍敏感,整体呈现随用户年龄增加促销敏感度更高的特征。90后价格敏感度逐年略有降低,随着80后步入婚姻,承担育儿等家庭责任,价格敏感度近年有所提升。在体验式消费场景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用户对“即看即买即到达”中的配送速度会越来越看重。
▌制造端成本增加,市场份额小
C2M模式除了想解决价格成本问题,还希望处理企业库存压力问题。该模式下的“零库存”,听上去很美好,但是来自个性化需求下的零散性订单,无形当中增加了制造商生产的成本压力。如果采取定制化生产,有两点要考虑:
1、定制要求高度柔性的生产技术,而开发此类技术的成本往往高于标准化技术。虽然目前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已经十分成熟,能够大幅度降低定制成本,但相比于标准化带来的大规模成本节约,仍显得昂贵且费时;
2、产品的重构后期成本增高,如若达不到一定规模会造成损失。生产的频繁变线,会增加产品的不稳定性,生产效率会降低;对技术研发能力要求高,研发周期长,对售后也会有影响等。
灵兽传媒CEO陈岳峰认为,C2M模式就像以前的高端超市,虽然说消费在升级,个性化的需求在增加,但是它满足的永远只是市场的缝隙需求,也就是满足极其小众或者转型的一个方向;那么相对比较高端的部分,不会像B2B那样,具有那么大的市场。这种模式,对于按照某一类性质的企业,还是具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但不会是普众化的。不是普众化的就很难成为一个行业,或者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只能是弥补一些小众需求。
在专注新零售行业的专家鲍跃忠看来,C2M模式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有些“步子迈得有点大,略有些超前”的状况。在整个生产企业对现在的消费升级和个性化需求的分层没有做好准确把握的情况下,做这种模式恐怕是不合时宜的。
▌制造商直连消费者需要时间过渡
让消费者能买到最低价的高质量商品固然是件好事,但是相对现在已经形成市场的其他品牌商来说,无疑是削弱了他们的竞争力。消费者直连制造商,在运营渠道等方面的成本会降低,给品牌商带来一定压力。因为,其中的部分成本应该算在商品价格里面,品牌商没有价格竞争优势,长期低价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品牌溢价失效。
C2M模式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在经济基础不够扎实的状况下,不应该全部押宝在这一模式上,得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与消费者行为磨合。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已经有很多制造商布局C2M,这一模式的红利,最终爆发的受益者还是那些传统制造商,现在的平台说白了也是中间商,终究会被砍掉,能生存下来的只能占据小部分市场份额。现在的制造商在前端获取用户还处于薄弱期,所以才需要依靠前端能力较强的平台提升或获客效率这一短板。
良品铺子副总裁赵刚认为,从当前的业绩需求的维度来看,C2M模式是有点超前,因为从当前的消费行为来看,在未来1到2年,可能还是有一定超前性的;如果从未来的战略发展来看的话,现在做还是有必要的,但是得有背后的经济支撑它渡过到真正爆发的阶段,否则现在做的话,有很大的压力。
存在即合理。C2M模式只是与当下的消费环境融合的还不够完善,并不是全盘否定现在做这一模式不可取,只是不应该把大部分财力放在这一模式上,除非有资本愿意给企业烧钱支撑,因为谁也都不能准确判断最终的爆发期会在什么时候。
来源:亿欧网
我要评论
活动推荐more >
- 2018 上海国际大数据产业高2018-12-03
- 2018上海国际计算机网络及信2018-12-03
- 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将于2018-09-26
- 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62018-06-21
- 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2018-06-21
- “无界区块链技术峰会2018”201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