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工场汪华:大家想要的AI永远也不会来

【数据猿导读】 近日,创新工场管理合伙人汪华近日出席知乎盐Club,并就人工智能相关的趋势分享了看法

创新工场汪华:大家想要的AI永远也不会来

近日,创新工场管理合伙人汪华近日出席知乎盐Club,并就人工智能相关的趋势分享了看法。

AI并不会像SaaS、神经网络一样成为虚雷,因为这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后的自然结果。

人工智能为何必然发生?这是互联网在实现人工化、数据化后,自然发展到自动化的结果。

人工智能的落地及商业会有三阶段:第一是纯线上进行流程自动化、数据自动化、业务自动化;第二是人工智能就会逐渐的去从虚拟世界进占到实体世界,无论是自动驾驶、服务业,还是其他的行业;第三是最终人工智能就会便宜到延伸到所有的个人、家庭,所有端的服务。

人工智能带来的最大挑战不在于“威胁”,而是社会资源的再分配。

以下为汪华分享实录:

过去一年人工智能估计是出现在媒体稿里最多的话题,所以找我来说说这个,我当时第一反应15分钟要把这事说清楚还真的挺难的。

为什么人工智能是必然发生的?

人工化、数据化,再到自动化

在大众媒体上是一盘棋开始的,当时赢了李世石之后,媒体出现了专有名词: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接下来在创投圈也火起来了。一个刚初创的团队就可以要到上亿美金的估值,所有新的项目无论是做什么的都会给自己加一个“人工智能”的标签,哪怕投资人如果不说一下人工智能,感觉都不好意思。

但是过了一年多之后,其实逐渐有另外一种声音出现了,就是所有的东西都是人工智能,所有的项目都是对的。但看起来技术没那么成熟,商业前景没那么清晰,最关键的是神经网络这件事过去几年里面,每隔几年都说人工智能要兴起了,然后每隔几年又回来了。

所以有一种声音说人工智能是不是可能跟前几年中国的SaaS,或者是其他的东西一样,跟神经网络的崛起一样?

这在我们看来的话,其实人工智能是必然会发生的,但是可能跟大家想象的不一样。人工智能其实是过去20年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结果。另外人工智能的范围其实定义相当的宽广,像深度学习其实只不过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而机器学习其实也只不过是人工智能里面比较小的一个分支。

所以其实我们研究这件事大概是从三年以前,我们创新工场可能是在国内看这个领域比较早的机构。当时我的命题就是移动互联网现在如火如荼,但是下一拨会是什么?或者说其实过去20年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本质上来说是一个不断人工化、不断数据化的过程。

实际上互联网其实是作为一个工具,连接10%世界上的交易、业务、信息。而移动互联网把这个事达到了一个顶峰,把剩下的90%的也连到了。而过去的大的公司都是从互联网来。而当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我当时的答案是自动化,我们当时兴起的一个领域就是现在的人工智能,因为当时是这么考虑的。

广义来说如果你把世界看成一个大的市场的话,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实际上是不断的去让这个市场信息变得更透明,流通更变更宽、更长,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信息不对称的过程。

所以当市场的交易成本越来越低、信息越来越通常、交易越来越顺畅的话,它的效率就会不断的提高。而在市场的交易量和市场交易的链接也会不断的成几何级数的增长。

这样比起20年前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大家每天阅读的信息,甚至买的东西或者做的所有的广义的交易行为,都比以前要多。包括大家跟好友经常交流的对象,也比以前多了10倍。当这个状态打通了以后,所有的链接、数据、交易、交互,都扩大10倍、20倍,甚至几何级数的增长,怎么继续构成这之间的交易行为。

第二个是在知识达到了顶峰以后怎么样继续提高对市场和世界的效率。在这样的数量级下,和这样的链接的数量下,其实是达到顶峰的时候,变量化、自动化、程序化,或者是模型化的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靠人和流程化解决。

在我的眼中AI本质上是自动化,而且自动化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20年发展必然的结果,本质上不是因为深度学习技术的发明,也不是大数据那样,而是我们所需要的这些事情必须要到一个时间点。所以它必然会发生。

而实现这个领域,既然它是数据化或者是在线化的必然结果,那它必然会先发生在这个领域里面,最先达到全球数据化和在线化的交易。为什么是Google、Facebook、滴滴大规模应用这个领域?

Google是第一批市场,全部是数字化的。Facebook如果把社交网络当成广义的交易的话,社交网络也是世界上第一批从所有的环节都是纯在线化和数据化的。而这个市场也是早在十多前,或者20年前就已经实现了无论是交易还是数据,还是交易的实施,全部可以在线处理了。所以这个市场是最早产生量化交易的领域。

而大家考虑的是人工智能能不能落地,能不能实现商业化,其实早就给我们这个答案了。搜索和广告业务本质上是由于机器学习产生的,而产生的大规模收入已经持续了十多年了。也就是说十多年前就有一家公司从机器学习里面不断生产了产品,而且获得了海量的内容。所以AI商业化不是一个命题,而是早就已经被证明的事情。

人工智能落地需要哪三个阶段?

如果按这个逻辑,AI会按什么样的设计方案呢?我划分了三个阶段,或者说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过去30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其实在互联网被发明出来的第一天,就注定了人工智能必然会发生。所以在中国过去20年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断的把各行各业在线化和数字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人工智能的阶段。

然后AI,把万事万物做好了准备,准备好了数据,准备好了交易流程,这样这些行业可以被AI所做。像Google和Facebook的领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展这个领域会越来越多,比如说为什么现在金融行业是对人工智能非常感兴趣的行业,很简单,比如说像现在所有的银行都在大量的做线下的网点,因为所有的用户,基本上除了法律法规必须要到银行进行线下处理,其他都可以通过手机在线解决问题。而电子商务的各种各样的在线交易,也让交易速度大规模的提升。

所以银行几乎不可能在线下完成业务了,必须把所有的业务放在线上。比如说交易量有了电子商务的微交易,交易量也在提升,不可能采用原来线下的方式了。

当一个银行采纳了线上的交易提高了效率,其他银行为了提高他的竞争力,必须也用,这样才能做好更好的效率。量化交易里面,当一个企业做得很大的时候,其他的企业通过预算,也会产生更大的程序,否则就会在市场上走得很慢。随着移动互联网不断的延伸,比如说美团把餐饮业线上化,滴滴、摩拜单车把交通出行线上化,AI就会跟着这些行业覆盖。第一阶段的话,无论是toB还是toC,AI主要还是在纯线上进行流程自动化、数据自动化、业务自动化的这个层面来发生的。

但随着传感器、感知的技术发展,计算机这些程序里面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便宜,计算机系统可以接受或者助力线下的物理的交互和操作。人工智能就会逐渐的去从虚拟世界进占到实体实体世界,无论是自动驾驶、服务业,还是其他的行业。

可能一开始主要在生产力的角度发生,整个世界的生产服务B端会被人工智能渗透。但这也不是终点,因为只要技术产量规模大幅度上升,价格力度大幅度下降,最终人工智能就会便宜到延伸到所有的个人、家庭,所有端的服务。

而当这时候全面自动化的失掉就真正到了,这个过程可能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长,第一阶段可能三年之内就会发生,第二阶段六七年就会发生,第三阶段可能十几年就会发生。

回到最早的命题,人工智能其实既不是科幻,也不是泡沫,我们讨论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会不会像人类一样思考,这其实没有意义。

或者说任何用人的思维模式去做是什么样的,这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人工智能的结果,自动化其实会对整个世界造成前所未有的一些东西,这个东西会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交流、交互、消费,所有的模式。就像我们过去20年,互联网的延展实际上改变了整个社会,无论是人机的结构,还是交易的结构,还是分配的结构。但自动化这件事如果真正实现的话,可能对整个世界或者社会的改变比过去20年互联网的变化还要大。

它给我们所有人一个问题,人类准备好了吗?等到十几年之后,可能我们的世界就会变成一个被算法、模型监管的一个世界。其实现在世界上已经流行了,比如说滴滴、Uber这样的公司,是算法和工程师做的模型控制了整个网络。而Uber的司机或者个人,都是这个网络上的一个螺丝钉。另外大量的自动化的发生必然会引来大量真人的消费,而这件事其实工业革命时代曾经发生过,大量的手工业被机器自动化所取代。

但是工业革命其实花了上百年的时间逐步的完成了这个过程。而我们人工智能可能在接下来短短的十几年内,可能就会对整个世界发生更工业革命快十倍,甚至剧烈十倍的冲击。我们大量的人口会被抛出现在的轨迹,我们无论是社会、经济、政治、财富分配、就业、教育,所有的制度是不是已经准备好了?我们到底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非常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来源:36kr

声明:数据猿尊重媒体行业规范,相关内容都会注明来源与作者;转载我们原创内容时,也请务必注明“来源:数据猿”与作者名称,否则将会受到数据猿追责。

刷新相关文章

#榜样的力量#寻找新冠战“疫”,中国数据智能产业先锋力量丨数据猿公益策划
#榜样的力量#寻找新冠战“疫”,中国数据智能产业先锋力量丨数...
数据智能 无限未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数据智能主题论坛顺利举办
数据智能 无限未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数据智能主题...
#榜样的力量#天玑数据大脑疫情风险感知预警平台“智疫通”丨数据猿新冠战“疫”公益策划
#榜样的力量#天玑数据大脑疫情风险感知预警平台“智疫通”丨数...

我要评论

精品栏目

[2017/12/19]

大数据24小时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周周看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投融资

More>

[2017/12/18-22]

大咖周语录

More>

[2017/12/13-20]

大数据周聘汇

More>

[2017/12/12-19]

每周一本书

More>

返回顶部